清明节习俗地方差异

进修社 人气:3.2W

清明节的习俗各地有所不同,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清明节习俗地方差异,欢迎阅读!

清明节习俗地方差异

清明节习俗地方差异

江苏

江苏省清明节习俗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 " 撑会船 "。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 " 望绵 "﹝绵山﹞的旧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

上海

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

安徽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 " 插柳节 "。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 " 赆野鬼 "。

浙江

海宁县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之下,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容易繁殖。嘉兴县清明夜吃青螺,称为 " 挑青 "。海盐县清明有龙舟之戏。台州府清明簪柳,称为驱香九娘。绍兴人上坟时,要准备一些糖果、饼干,称为 " 上坟果 ",发给住在祖坟附近的儿童。

舟山人扫墓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 " 麻糍钱 " ( 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 ) 。上坟后,回家还要做 " 清明羹饭 "。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 " 房食 " 或 " 祊社 "。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 " 斗鸡子 " 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 " 饭牛 "。有谚语道:" 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

湖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 " 记年华 "。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 清明晴,万物成 "。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 " 游水 "。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 ; 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 " 上野坟 " 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 " 油卜 "。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 " 欢喜团 "。

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 " 标坟 ",又叫 " 挂青 "。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 " 野餐 "。

福建

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 " 润饼 "、制 " 脚目粿 ",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台湾清明节习俗 漳州人多在三月三日 ( 俗称三日节 ) 上坟,泉州人则在清明节扫墓。关于这个日子的歧异,有一种说法是:漳、泉人常因清明节买菜引发纠纷,彼此械斗。所以由官府出面调停后,规定漳州人在三日节、泉州人在清明节扫墓。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说,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 2 万人,宋代迁入约 10 万人,清代激增至 200 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 100 多个,入琼始祖约 300 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符策超对记者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 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 " 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 " 己祖 ",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 " 三牲 "、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 " 众祖 ",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 105 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 " 发粿 " 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 ; 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 " 墓纸 " ( 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 ) 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 " 挂纸 ",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 ( 有一块小石碑 ) ,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 ( 油灯 ) 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香港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中共执政之后守护森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 ;1950 年至 1970 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炒黄牛票的情况。

印尼华人

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 百善孝为先 ",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孝 " 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清明节前一个星期,印尼华人就开始买纸钱、蜡烛、花篮以及现代祭品如 " 金条 "、" 手机 " 等。去外地扫墓的人早早就预订了机票和船票。印尼华人表示,清明节很有意义,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缅怀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

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敦睦宗谊。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学习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奖学金,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新加坡华人

每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的周末,在通往新加坡郊区坟场、骨灰瓮安置所和庙宇的道路上,总会出现连绵不断的 " 车龙 " 和熙熙攘攘的人流。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华夏子孙一样,新加坡华人不会忘记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 缅怀先人,慎终追远 "。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 20 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 回家乡过清明不 ?" 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 " 网上祭拜 " 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当地华人纷纷以不同方式进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天,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美国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但许多人都认为,在接受美国主流社会文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华人方焰指出,纪念华人传统节日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增进海外华人的交往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