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是什么

进修社 人气:2.54W

2017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是什么?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同时也会有一个主题的,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2017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是什么

 

  2016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历年中国主题

199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麻风防治是跨世纪的事业,基本消灭乃本世纪的目标”

199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让每个村庄的每个病人都得到关怀与治疗”

1998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麻风病与全社会”

1999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社会关怀----麻风康复者的希望”

2000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消灭麻风病----新世纪使命“

2001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麻风防治与康复--全社会的责任“

200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防治麻风病,社会献爱心“

2003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积极防治麻风,关爱畸残病人“

2004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防治麻风病,关爱麻风病人“

2005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持续控制,共享文明"

200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情系麻风病患者,温暖困难群体"

200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2008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2009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关爱麻风患者,共享和谐家园"

2010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消除麻风歧视,共享和谐文明"

2011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消除麻风危害,保护健康权益"

201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2013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2014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2015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201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治麻风病常识

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的主要症状分皮肤及周围神经两方面。在皮肤方面的表现:一般是先在面部、四肢或躯干发生一块或几块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或淡红色斑,象“癣”而不痒,红斑麻木且不出汗。有的病人整个面部可发生弥漫性潮红,似“酒醉”样,眉毛可脱落,甚至脱光。神经方面的损害:表现为受侵神经的粗大、疼痛等,手、足皮肤麻木,浅感觉丧失(失去痛觉、触觉、温度觉)。进而,发生手指变曲及足垂、嘴歪等。

麻风病是怎样传播的?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传染。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任何年龄(包括婴儿)、性别、种族的人均可感染麻风病,但麻风病却又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正常人群中,约有95%以上的人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麻风病的传播过程也与其他传染病一样,但能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当进入人体的麻风杆菌超过感染量的许多倍,若机体免疫力强,也不会发病,一般来说,免疫力低下者才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

为什么说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了麻风病联合化疗(MDT)方案能够快速有效的治愈麻风病。只要认真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就可有效地控制麻风病的传染、预防畸残的发生。

怀疑得了麻风病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及时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综合性医院皮肤科进行确诊和治疗。目前,国家对麻风病实行免费治疗。 六、麻风病的预防

由于麻风病患者是目前公认的唯一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患者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环节。

麻风病患者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患者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患者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病症状,一旦出现可疑的麻风病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麻风病的预防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