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广电影视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进修社 人气:2.47W

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按照国务院颁布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广播影视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广播影视产业,充分发挥广播影视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市广播影视工作实际,市广电局党组中心组对我市广播影视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市广电影视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末,我市现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影院1座,电视台1座,实验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2座,电影院1座;企业广播电视站3座。市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2套;县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1套;企业站电视节目1套。市级广播每天自制节目34小时30分,电视每天自制节目2小时30分;县级广播每天自制节目21小时20分,电视每天自制节目1小时50分;企业站每天自制节目36分钟。市级广播全年播出14600小时,城市电影放映650场次,电视全年播出12410小时;县级广播全年播出9150小时,城市电影放映540场次,电视全年播出10110小时;企业站电视全年播出2905小时。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4%。市级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台1座;县级广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光缆干线1266千米,有线电视用户13.6万户。全市广播影视从业人员742人,其中市级364人、县级291人、企业站87人。全市广播影视经营创收4116万元,其中市级2570万元、县级1020万元、企业站526万元,预计全市广播影视经营创收超过4700万元。

二、现状分析

我市广播影视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广播影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主要体现在:

1.基础较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离不开宣传、事业、管理和队伍等几方面因素。近年来,我市广播影视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广播影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不断提高;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广播影视有效覆盖面显著扩大;管理工作日益加强,广播影视社会行业工作格局得到规范;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系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这些工作取得的成绩,都为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总量增加。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经营创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形成产业雏形,进入21世纪后快速发展,产业经营创收总量从最初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到末达到4116万元,年均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

3.思路清晰。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广播影视产业形成了“依托广播影视媒体,大力发展广告经营,努力开拓节目市场,确保广告和节目经营稳定持续发展;依托广播影视网络优势,巩固和发展有线电视业务,积极拓展多功能业务,大力发展网络经济;依托广播影视行业优势,积极开发相关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战略,产业效益连年取得明显增长。

4.各具特色。在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创收方面,市电台实行城市广播和交通广播广告分频承包经营;市电视台实行广告目标管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市广电报社则是自行运作广告。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市广电网络分公司依靠发展有线电视用户,依靠收视维护费价格调整,依靠发展增值业务,如数字电视机顶盒、互联网等,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创收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在相关产业方面,也取得部分突破,如市电台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学校,市电视台的广电旅行社、少儿艺术团,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市广电报社的报纸发行业务,市广电物业管理中心的对外物业托管等。这些经营创收活动各具特色,效益明显,为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困难和问题

广播影视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引进、网络的建设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投入就谈不上人才的引进。但真正能够投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支出都显得捉襟见肘。近年来,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虽然有所发展,效益有所提升,总量有所增加,但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其主要是:

1.总量偏小。近年来,我市广播影视产业经营单位主体性增强,广播影视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都得到发展,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效益初步显现,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纵向相比,确有较大的增长。但我市广播影视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与先进、发达地区广电产业的横向相比,总量仍偏小,比重仍偏低,产业合力没有完全形成,总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强。

2.结构失衡。一般来说,广电产业分布情况是广告和内容创收占总量的50%,有线电视网络创收占总量的30%,财政拨款占总量的20%。从宏观上看,目前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创收则出现了倒挂现象,即有线电视网络创收占总量的50%,广告和内容创收只占总量的30%。这说明我市广电产业的经营创收从宏观上来说结构是失衡的。从微观上看,网络经济以有线电视收视费为主,广播影视媒体以广告创收为主,而网络经济中的增值业务,广播影视媒体的内容创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3.竞争失序。从全省来看,省台的众多频率(频道)在落地,对我市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是一大冲击,此外,其部分频率(频道)近似或低于市级台广告价格的广告播出,对我市的广告创收也构成威胁。如市电视台过去的外地品牌广告量达80%以上,而现在只占总量的8%,90%以上都是本地广告。就全市而言,渝水广播电视台与市本级的媒体同在市区播出,虽对市本级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影响不大,但其相对低廉的广告价格,却对市本级的广告创收构成冲击,从而导致市本级的广告量貌似很多,可广告单价却始终上不去。

4.创新不够。一是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上不够连贯。如整合全系统广告进行集中经营,买断渝水台广告经营权,开展营销活动和户外广告等,过去都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大都有始无终。二是在产业发展的视野上不够开阔,办法不多。一方面,一些能够体现广电优势的阵地,例如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项目等,我们没有去开发、去占领,仍然局限于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产业创收的手法简单,形式单一,一些本属广电产业的`创收项目,没有去发展,如车载电视项目等。三是在广告节目的制作上不够新颖。如部分创收栏目的制作不够新颖,医疗、药品广告的播出形式不够创新等。四是在网络增值业务的开发上不够有力。如依赖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受节目内容的制约,用户增长不快;互联网业务受电信部门的制约,网速慢,用户增长不多;图文电视和点播频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人才缺乏。我市广电系统在长期的宣传、事业和管理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宣传、技术和管理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凸显,尤其是缺乏优秀的广电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策划、资本运作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思路与对策

这些年,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自己跟自己比,总量有较大的增长,但与先进、发达地区比,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多、步子还不快。经营创收理念上的更新、项目上的拓展、总量上的增大,逐步形成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主导作用明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广播影视产业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全市广播影视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广播影视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经营创收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力争突破1亿元,将是我市广播影视产业今后努力的方向。具体对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