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调研报告

进修社 人气:3.84K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调研报告

中学调研报告1

为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及其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开展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学生以及合格的社会公民,我们课题组特在本校部分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活动。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与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2.分析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特点。

3.探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问卷设计包括家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对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勤劳俭仆的认识等8个方面共40道题。发出调研卷450份,收回438份。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关于“遵守公德、遵纪守法”

(1)在车上为老人、小孩等人让座的占82%;装着没看见或眼睛朝窗外的占7%;认为别人不让座何必我要让的占11%。

(2)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上前劝的有35.7%;找管理人来纠正的有35%;29.3%认为与我无关。

(3)在十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没有车辆通过,会等待绿灯亮时才过的占41%;选择“若有急速,就过,若无急事,等会过”的占48%;乱闯的11%。

(4)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懂得的占22.7%;懂得一些的占68%,不懂的占9.3%。

(5)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认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的占11%;只要不被发现,作弊有好处的占18.6%;认为作弊是不诚实的行为,我绝不作弊的占70.4%。

(6)当某同学被个子高的同学无理揍打时,找几个好朋友去报复的占5.2%;向学校反映的占84.8%;因害怕报复而不敢说的占9.9%。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判断标准,但对交通法规的了解与遵守缺乏系统性与自觉性。

2.“团结友爱方面

(1)当看到同学打破窗户玻璃,老师询问时,认为说出真相是出卖同学的占5.8%;认为不只是我知道,别人不说,我何必说的占26.9%;说出真相的占67.2%。

(2)与同学发生冲突时,采取坚持不让步的占9.2%;视对方态度再作考虑的占46.9%;主动和解、搞好关系的占43.9%。

(3)当老师与你商量,将你调到学习较差同学旁边时:担心影响自己学习的占31%;认为自己有责任帮他的占61.7%。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以正确的观点与积极的行为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3.“勤奋学习”方面

(1)关于学习的目的,42.3%认为能使将来生活舒适;35.7%认为是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2)有32.6%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67.4%的认为知识与思相品德一样重要;没有一份问卷显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3)对目前的教育中最先需要加强的问题:47.7%认为是环保意识,27%认为是人生规划,25.3%认为是公民意识。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与完善,学生能站在社会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较好地体现他们的思想性。

4.家庭、学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1)39.5%认为同学们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有正面影响,28.5%认为有负面影响,认为没什么影响的占32%。

(2)关于父母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的影响,71.2%认为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12.6%认为没有什么影响,16.2%认为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3)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能主动告诉家长的9.5%;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认为应听从父母意见的占10%;遇到困难首先会找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占19.6%,找班主任或老师的占10%;跟父母沟通,能讲心里话的占20.6%,与父母难以沟通,不说心里话的占16.3%。

“环境育人”,足见教育的全方面性,但是调查问卷显示,父母在学生心中的“亲近度”并不高。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与结果统计,传统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文明、诚信、良性竞争等现代社会道德元素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对自身有益,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性格较为偏激,责任感不强,缺少奉献精神,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学校德育错位。重课堂知识的教育,轻学生思想引导;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不够深入细致,学校“德育首位”的环境氛围不浓厚。

2.家庭教育缺失。有的父母对自己言行要求不严,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3.学生认识不够。由于个体认识差异性,以及个人年龄、经历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事物的判别有差异。

四、对策探讨

1.突出“育人为本”目标。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点,明确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新课改的重要位置。

2.完善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合理完善德育评价内容,探索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方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改变传统德育模式。传统的单一灌输已不适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学校应当搭建各种活动平台,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动态、体验的基础上,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提升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4.多方合作,形成德育合力。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引导。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

中学调研报告2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校园的扩建、重建、新建已越来越普遍,校园的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校园建设的灵魂和条件,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过程。正验证了唐代画家张彦远的诗句:“书画之意,皆需意气而成....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无则无,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以缩减资金投入,提高校园功能和利用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研方法

2.1调研的背景与意义

在迎来本学期第二个大作业——二十四班中学规划与建筑设计之时,实地参观考察地形,切身体会已落成的学校规划、感受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外观设计,发现不合理之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扩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园的有限资源。呼吁着有适应新条件、新趋势的校园规划来加以实现。作为校园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校园建筑群体良好的结构体系和空间质量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校园建筑与校园景观通过综合运用形体和空间语言,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表现出学校的文化精神。

2.2调研的范围与对象

珠海市金鼎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中学。

2.3调研的方法与思路

1.实地调研,对校园规划、校园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进行分析在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存在的'问题。

2.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书籍,借鉴和总结一些针对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方法,为本次中学规划与建筑设计大作业的设计打下基础。

三.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老校园存在主入口设置不合理,对地形的高差处理不当,分区不当、道路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随意将建筑、景观安置,没有结合实际地形、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用简单的符号拼贴来代替对校园场所精神的探求,将校园文化表面化,对自然环境重视的不足,导致了对原生环境的破坏。正确的规划理念为尊重自然,生态环保。人性尺度,适宜空间。时代特色,延续文脉。整体规划,滚动发展。

1.教学区:作为校园的知识传播中心和师生活动服务中心,需要开敞、明亮、宁静的环境。教学空间内最好布置成步行区,也不适宜设置运动场地。在建筑群中有重点位置布置一两个尺度适宜的景观空间,作为学生等候上课和课间休息的活动场所。应规划出一个高效、快捷、明确的环境。

2.体育运动环境:各种运动空间的场地尺度应符合有关规定。为其安排适当的位置,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建筑的噪声干扰。在各个运动空间周围宜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既可作为隔离地带,降低减少噪音,又可以起到部分遮阴作用,以供人们在运动间隙时休息使用,也为那些观看的人提供场所。

3.宿舍区:当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呈三角状态布置时,相互之间距离最短,利用率最高。宿舍布置应根据地域气候,朝阳避风,在宿舍区周边也应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如医务室、商业摊点、银行取款机等,满足师生生活需求。

4.交通环境:道路是组织整个校园空间的骨干,其宽度应与人流、车流相适应。并配合设置绿化及必要的辅助设施,包括停车场地。交通快捷宜居有开阔的视野,以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林荫道会形成遮阴交通空间,对于划分空间、遮阳避暑、降低噪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过长的步行道,还应该设置景观节点或变换道路两旁的风景,防止产生视觉疲劳。对于大面积的方形草坪,应满足人类喜欢抄近路的习惯,设置斜向铺装。清晰的环境识别和方位指示牌有助于人们有效的组织路线。

5.校园景观环境:现代校园更加强调交往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如聊天、晒太阳、散步、驻足观望等。要提供一系列从开发到私密的领域性环境空间,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在整个校园中建筑物把校园分割或围合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空间。区别各个空间的重要程度。

四:校园规划

构造校园景观体系和整体建筑风格。

校园景观:对校园的景观进行系统的组织,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是整个校园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确定景观节点和将它们联系为一个整体的景观轴组织。景观轴线可以使校园道路、水体、绿带。景观节点包括校园标志性建筑物、广场、校园入口等。景观环境因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学习环境要求有安静舒适的文化性气氛,生活环境则应体现亲切宜人、舒适活泼的气氛,礼仪性的校园广场应端庄典雅并具有较强的向心性和聚合感。

建筑群体:建筑群体设计对于形成校园空间的整体感、统一感和连续性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群体设计内容以建筑形式和体量为主,用平面形态、高度、外观、材料使建筑群体形成有机和谐、富有特色的形象。

五:总结

校园规划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高效、丰富多样的学习、生活空间,建立和谐的具有认同感和个性特征的校区环境,应该吸引师生在“场”中活动,激发他们对校园的保护和关心。校园规划应赋予校园空间美感,增加校园的认同感、可识别性、可欣赏性,校园建筑的设计美学倾向与社会价值取向协调一致,净化教育建筑的外形。校园设计应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风貌,注重人工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机融合,维持校园生态平衡,为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文化氛围的和谐和地域特色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