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敬老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进修社 人气:1.61W

为认真贯彻党的17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市老龄协会将“515敬老工程”建设和管理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成立了专题调研组,调研组在XX县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市、县两级民政、财政等部门的意见,实地考察了朱巷镇、杨庙乡等敬老院,走访了乡镇政府负责人、民政办主任、敬老院院长、部分院民和农村留守老人,广泛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所到之处人们都欣慰地把“515敬老工程”称作农村五保供养的样本。这个样本是怎么建成的?它给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了什么经验以及怎样进一步完善样本?就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思考与研讨,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市“敬老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一、合肥“515敬老工程”的新优越

国务院2006年颁布了《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为了贯彻落实《条例》精神,XX市自2007年起组织实施“515敬老工程”,即计划用5年时间,以福彩公益金投入为主,辅以地方财政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力争筹资1亿元左右,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实现我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集中居住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515敬老工程”列为 “三十三项民生工程”之一,以大建设的力度强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以提高集中供养率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我市现有农村五保对象30007人,散居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500~336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640~4560元,高于省定1200元标准。“五保供养标准、敬老院床位总数、集中供养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敬老院规模档次和整体水平”五个全省第一。我市实施“515敬老工程”在全省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2009年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2010年荣获“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创新奖”。XX县包公镇敬老院荣获“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

我市“515敬老工程”项目坚持“全国领先,全省第一,合肥特色”的规划建设原则。项目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功能齐全,达到院容环境园林化、设施设备人性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在布局上,要求每个乡镇建立一所规模在200张床位以上、基本满足当地实际需要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在建筑上,每个县区各具特色,具有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需的居住用房和辅助用房。建有用于康体保健等方面的功能室,配备了必要的农副业生产用地。在设备上,做到“四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和网络设施。在资金上,市级福彩公益金和财政支持规模在200张床位以上的敬老院建设,对新增建五保床位按照10000元/张进行资助,对改建的床位按照5000元/张资助。同时要求县区财政每张床位不低于20%配套资金。

截至2010年底,全市实施“515敬老工程”项目60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市、县区、乡镇总投资2.25亿元,其中市本级投资9543万元;占地面积2186亩,总建筑面积28.21万平方米,五保床位总数达14193张,其中新增10644张,占75%。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大幅提高,由2007年的8%提高到现在的50%。

一座座崭新、整洁的敬老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我市三县乡村,园林般的环境、宾馆化的住宿,辅之以餐厅、娱乐室、卫生室、菜地、畜禽舍,好似世外桃园,上规模、上档次、崭新、整洁的敬老院成为我市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实现过去单纯“吃有粮、穿有衣、住有房”的传统温饱型敬老院,向多功能福利型敬老院转变。那些或老、或残,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的老人们成了新型敬老院的院民,享受着吃、穿、住、医、葬全方位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颐养天年,其乐融融。朱巷镇、杨庙乡、包公镇敬老院还有数位老人喜结连理。被访老人都齐声感谢党、感谢政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二、合肥“515敬老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515敬老工程”的创建样本

 一是突出一个“早”字,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把“515敬老工程”作为民生重点工程,明确要求以省会城市的高标准,早谋划、早实施、早出成果,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县区全面负责、乡镇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分管市长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规划、抓部署、抓落实,协调建设用地和规划立项,落实建设资金,加大了全市“515敬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力度,确保了建设项目快速实施。

二是落实一个“细”字,层层分解目标。每年明确乡镇(街道)敬老院建设年度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任务。市民政局定期召开“515敬老工程”协调联络会议和请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工作调度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化措施,尤其是对各项基础工作的细化。如项目申报、资金发放、工程各个环节质量监理等,真抓实干,确保年终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狠抓一个“严”字,规范制度管理。首先是严抓目标管理,出台了《XX市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其次严抓进度管理。坚定不移地落实责任书,加强调度,加大力度,确保进度。项目建设严格实行“七制”,即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负总责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集中采购制、资金使用审核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项目管理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审计决算、统一名称标识。

 四是注重一个“快”字,加强督查力度。建立通报制度。按月进行工程项目综合通报,同时将资金到位与工程进度分别进行专项通报,报送市、县区主要领导。市民政局从每一个敬老院选址、规划方案制定,到建筑风格、室内布局的设计,从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工程建设质量到管理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立都全程跟踪指导督办。

五是确保一个“实”字,加大资金投入。市民政局通过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新增福彩公益金重点向“515敬老工程”倾斜。市财政2007年安排预算资金2500万元,2008年预算安排4743万元。2009年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2300万元,新增床位约4000张。2010年省市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同时县区20%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二)“515敬老工程”的管理样本

“515敬老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只有建管并举,才能全面发展。对此,我市对“515敬老工程”提出“四个一流”的标准,即“基础设施一流、规范管理一流、服务水平一流、生活保障一流”,通过抓管理、建制度、强服务、搞创收,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一是散居五保规范化。全市散居五保对象进行100%入户调查,可以随时申请入住敬老院,“愿进则进,愿进全进”,不愿入住也全部纳入乡镇敬老院管理,一户一档;建立散居五保对象包保责任制和监护制度,每个五保对象落实2个包保责任人、1个监护人,由乡镇政府与五保对象、包保责任人签定包保责任书,各县区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五保对象包保责任人台卡,明确责任,动态管理;建立对五保对象巡视走访制度,至少半月巡访一次,每次巡访情况要有记录。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创举,省民政厅在2009年将此作为重点经验向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