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5篇)

进修社 人气:6.2K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路遥人生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路遥人生读后感范文1000字(通用5篇)

路遥人生读后感1000字1

在小年夜的晚上,闲来无聊逛了书店,我选中了《新人生》这本书,原因有两点,一点是它的封面中央有着一粒标着“新人生”的大白兔奶糖,很别致;另一点是因为书封面的这段话“某天,我读了一本书,我的一生从此改变。即使才展开第一页,它的强烈冲击仍深深打动我。书页中冲出一道强光,照亮了我的脸庞。那炙热的白光,迷惑了我的思维,却也令我的心智豁然开朗。我惊惧地发现,周遭的世界正经历着彻头彻尾的转变。一种从来不曾体会过的孤寂突然降临……”这段话很吸引我,因为我们都曾经历过为了某一本书日夜颠倒为之着迷的时候,一本好书会带我们去一个全新的世界,给我们新的启发,会令我们充满智慧……所以……带着这份共鸣,我和书的作者奥尔罕。帕慕克一起踏上了这段名为“新人生”的旅程。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书的作者产生了好奇,奥尔罕。帕慕克是XX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被授予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耳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说《寂静的房子》,并于1991年获得得到欧洲发现奖,同年出版法文版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这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1990年出版《黑书》是一个里程碑,这本小说让他在土耳其文学圈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法文版获得了法兰西文化奖。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完成《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1997年《新人生》一书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书的作者是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在作品充满着魔幻色彩,因此这本书可以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巨作。

好了,言归正传,我想谈谈这本小说的内容。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位名为奥斯曼的学生读了一本很神奇的书,然后他的世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断然告别了过去的熟悉生活,随后,他恋爱了,爱上了很有个性的漂亮姑娘嘉娜,然而嘉娜是有男朋友的,一次意外,他目睹了嘉娜的男友遭人刺杀,奥斯曼是个很有想法的男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抛弃了原有的身份,随着那本神奇的书的内容,踏上了寻找新人生的旅程。

路遥人生读后感1000字2

曾经在我印象中那些为人称颂的“名师”们,他们学富五车、受人景仰,仿佛上帝的宠儿,天生的教师,是高不可攀的。这个学期拜读了《名师人生》这本书后,忽然间发现原来“名师”也曾有过困惑,原来“名师”的教学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会忘了自我,忘了劳累,忘了结果,忘了回报。一位位名师,他们的起点不同,境遇不同,悲喜不同,付出不同,人生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信仰是相同的,百折不绕的精神是相同的,铁杵成针的勤奋是相同的。

李镇西老师说是学生教会了他怎样当老师。在他的故事中,他讲述了由于他处理不当,让一个孩子受委屈的故事,事后李老师对孩子的内疚让我汗颜。从教十几年,我对自己的定位仍然停留在“教学生”上,一味地将学生当成自己说教的对象,而很少想过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到底要的是什么。以致最后我教的越来越吃力,孩子们学的越来越累。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自己的这种态度是多么的可怕,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只有沿着错误的台阶才能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而且在李老师的的教导下,我明白备课的起点在学生而不在自己,也明白了最好的教学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也懂得了“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应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的道理。

与一位位“名师”对话时,不难感到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一个“爱”字。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充盈着爱。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想来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想来当我们从《名师人生》中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去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才能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捕捉到藏在学生心底,影响一个学生整个人生的梦想与追求。

慢慢地合上书,忽然间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也许穷其一生,我也成不了名师,但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我能做到:那就是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学会爱学生,学会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去对待学习,把教学作为没有终点的追求。学会站在育人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变得快乐些、轻松些、幸福些,在今后的从教之路上铺满爱,我想这应该是我能努力达到的目标吧。

路遥人生读后感1000字3

海棠何止这般红艳?人生何止这般境界?年已高龄的季老先生正是用这质朴的文字去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我们展开心灵对话,感慨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已处于望九之年的季老先生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在书中写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只有一片灰黄。”处于旧社会的他,单调,死板,固执,是他生活的写照。我们降临在这世上,必定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我们早已注定要在生活中遇到特定的人或事,对社会做出的怎样的影响,我们的人生虽然是被动的。但我们要在被动中有所作为。人生不能只是吃喝玩乐或昏昏沉沉就算了事,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把握好自己的一生,让生命焕发光彩。在生与死的对立面上,最重要的则是人生是否有价值。季老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

“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十有九不如意。”世界上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正如每当过年时,祝福语总会是“万事如意”,但又有谁能真的事事顺心呢?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能尽力去争取。正如季老先生的一生,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小桥。他经历过沧桑巨变的历史,经历过最贫穷的时期。但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他始终选择做一个乐观主义者。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消极沉沦。他坚信:“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一片灰黄里,他看到了湖光塔影,看到了自己的一生。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心境,他高尚的人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啊,人生路源于心境,我们只有内心恬淡,宁静专一,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达到远大目标。所以季老先生提出:“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老先生的文章,虽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但向我们展示出的,却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人生旅途。它让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世间的真理,体会到他对智慧的渴望。也告诉我们,人生虽不完满,但我们也应该在这不完满的人生中找到自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这本书纯净了我的思想,洗涤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我人生的幼苗。虽然老者的人生观我一时难以明白,但我会去仔细琢磨,用心品味。

季老先生的后半生是孤独的,孤身在外,留下的只有怀念与回忆。而所能引起他的思绪的,所能在异国他乡陪伴他的,正是海棠——在一片单调的房顶中,穿插着一树繁花,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这便是海棠。海棠不止这般红艳,因为它还寄托着季老先生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在一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中,掺杂着一线光明,明亮得像是燃起的火苗,这便是人生。人生不止这般境界,因为它还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追求。

路遥人生读后感1000字4

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最近经常会思考一些有关生活,人生这样的问题。于是想阅读一下这方面的文字。上网搜索之后发现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这本书。一直以来就特别喜欢于丹的讲座,也特别喜欢她的文字。于是就赶紧买了这本书读了起来。

幸福在当今社会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人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带给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原因是我们缺少了一点意趣、一点闲情,缺乏与家人共处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成功者不免苍凉荒芜。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们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读者,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的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并不一定跟时长相关,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读完这本书后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于丹教授讲到人生如茶,只有做到:外化而内不化,这样的人生才更精彩,更有价值。她引用了一个实验来说明生命与世界相遇的最好方式。她说:生活就像一锅滚开点沸水,不会因为垂青哪个人,就变成温泉。人进入社会,都会受这沸水的煎熬。虽然人不能选择水温,但能够选择自己的生命质地,能够选择与水相遇的方式。

把鸡蛋、胡萝卜、茶叶放进沸水中煎煮,相同时间后,看结果。鸡蛋原本是流动的、柔软的、煮熟后蛋清、蛋黄都变硬了。生活中,有些人被煮成铁石心肠,不柔软,不慈悲,缺少同情心,容易以偏概全,就是被生活给煮硬了。

胡萝卜生的时候鲜鲜亮亮、有型有款,可煮完后就成了一摊胡萝卜泥。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善良本分,随遇而安。在单位听从领导,在家里都为孩子的前途,已经疲惫得忽略了自己心灵的梦想,就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

茶叶投入沸水之前,形状最难看,分量最轻,而煎煮之后,变得滋润、丰美、舒展。更重要的是,它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将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浓香的茶汤。

我觉得自己就如同投入沸水的胡萝卜,已经被生活煮软了。年轻时的激情、理想已经在生活中消磨荡然无存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工作中依然保存着那份责任感,使得偶尔还能从中感到一份愉悦和激动。

在书中我体验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路遥人生读后感1000字5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秒。

在大山里面,有一个心怀大志,一心向往城市与自由的年轻人高加林,还有一个朴实善良,脑子灵光但没上过学而略显低文化的年轻姑娘刘巧珍。他们俩身边,有一群性格各异的人,加林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宠溺,而身边的刘之本等人对他却是冷眼无视。他有着顽强的精神却被迫仅以耕地的方式去获得地位、获得在村里的尊重、获得一个正常人的称号。高加林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给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巧珍的相遇让他享受到了爱情,让他的心不在局限于耕地的痛苦当中,而且在向现实乞求的转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恳求高加林,让他在极其局限的情况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开始得到了机会,是高明楼为他走后门找到了报告员的职位,这让他开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渐喜欢上了高中同学邓亚萍,二人开始相爱,但始终是沉醉在由仰慕组合成的恋爱感觉,缺乏自由和善良。没有这些的支撑,高加林的未来变得越来越迷茫,最后因人举报,一下子回到农民,重新开始了他的闯进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实,不在向往虚假的自由。

说了那么多,造成高加林这种命运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一种自身精神也没有的整洁的条件下,才会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后的胜利。他追求了虚假,高加林没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会目的,没有真正的爱情观。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自由,平等,和谐,富强,民主,文明,诚信,友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一个农民,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他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活得出色,像高加林这样的文化人,更能获得出色的生活。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我们似乎从不在意,但生活中的处处体现。我们向往着衣食无忧的未来,向往一种自己做主的生活,这就是富强民主。喜欢与人交往,行为文明,这就是文明和谐。在社会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护,这是公正法治。保护国家荣誉,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是爱国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谐,爱国和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处在一个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我们则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正视这种正能量,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引导我们,为我们的未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我们将会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学习,去工作,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