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心得体会范文

进修社 人气:1.48W

一、中国谜语的历史

灯谜心得体会范文

我国的谜语,在古代称为叟(音sou,隐藏、藏匿之意)辞、隐语、灯虎、春灯、灯谜等等。谜语在我国起源很早,据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篇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周密的《齐东野语》中也说:“古之所谓叟辞,即今之隐语,而俗所谓谜。”“叟辞”在《国语晋语五》里就有记载,说:“有秦客叟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韦昭注曰:“叟,隐也,谓以隐伏谲诡之言问于朝也。”说明在古代就把谜语用到外交斗争中去了。其实,在夏、商、周时,已有隐语出现,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的商代短谣“女承筐”,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 女承筐,无实,士封羊,无血。

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秦汉以后,谜语逐渐兴盛起来,因猜谜活动多在元宵灯节举行,称为“灯谜”。“谜”字由“言”“迷”两部分组成,意思是迷惑人的言语。有人说“谜”字是南朝文学家鲍照创始的,此说确否,待考。

猜谜(俗称打灯谜)活动,在我国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论古今,不分南北,不论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几乎都有大量的猜谜爱好者。著名小说《红楼梦》,还有专门描写贾府老小猜灯谜的生动篇章,足见猜谜活动对我国人民生活影响之大。确实,我国人民创造的谜语浩如烟海,有些谜语虽然也打上了剥削阶级的思想烙印,但多数是健康的。谜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格式多样,色彩缤纷,引人入胜。尤其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谜语,大都采用诗歌形式,不仅启人思索、饶有情趣,而且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历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例如,有这样一个民间谜语:

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这分明是一首爱憎分明、感情深挚的好诗,探诉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与迫害。但又是一则形象生动的谜语,打一物,谜底是“船篙”,十分贴切准确。像这样的谜语,既有很好的.思

二、谜面、谜目和谜底

一条谜语包括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

谜面是谜语的喻体,又叫“表”。它是巧妙隐喻着谜底(本体)的单字、多字、成语、古今诗词文句或作者自拟的句子,也可以是图形或其他符号与公式,但多数采用短谣、韵语或诗词句子形式。

谜目,是指谜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围,一般以“打一某某”来标志。如果不规定猜射的范围,猜谜者无所适从,难以猜测。

谜底,是指谜面指出的实际要猜射的事物,即谜语的本体和“里”。猜谜者要通过谜面规定的范围内,找出它所指的实际事物,达到猜中的目的。因此,猜谜是一项有助于提高智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猜谜的人,要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联想,才能看破谜面,猜中谜底。 想意义,又能引导人们去思考猜想,艺术水平也是高的,堪称谜语中的珍品。

 三、制谜的方法

制谜不难,但制好谜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道是“好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下面是制谜五要素,也可说是品谜五要点。大家作谜猜谜实属娱乐,有些应时玩笑之作犯忌,也无可厚非。另外标准是人诌的,见仁见智,也很自然。

1.扣合紧切

灯谜乃是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特点的文字游戏。好谜要做到字字落实,别解正确。一是要字义准确,如“盼曙光早临大地”猜外地名“巴黎”,“黎”字意义不清,“黎明”可扣“早晨”,“黎”字典上没有这个意思。二是要概念清楚,如“末代皇妃”猜“后继无人”,概念混淆,妃和后并不可互换。三是要防止头重脚轻,即大概念扣小概念。如“桃李满天下”猜“花花世界”可以,而用花花”扣“桃李”则说不过去。

2.谜面大方

古人以诗词成句作面为佳,有点失之过严。不过自制谜时谜面必须成文。象“示土”猜“合作社”,“杭改作航”猜“木已成舟”,“专吃金木火”猜“水土不服”不值一评。如“杯酒献殷勤”猜“曲意逢迎”,扣合不错,但痕迹过多。谜面改为“接风酒”则大方得多。

3.谜味浓郁

灯谜以“曲”字为第一要义,直解形同问答与解释,毫无谜味。如“十天跑完长城”猜“一日千里”,“园艺家专长”猜“移花接木”等差强人意。“百年松树,五月笆蕉”猜“粗枝大叶”非无别解,然谜味无几。而“鲁迅作品”射“山东快书”,“清明时节雨纷纷”射市招“满汉细点”尽得曲中奥妙。

4.用典不虚

灯谜用典乃是常事,不过要有典实为据,不可生造。如:“沛公如厕未遭害”射“在所难免”用的是“史记”事;“吕子明白衣渡江”猜“蒙混过关”用的是三国故事;“桃花潭水深千尺”射“无与伦比”用的是李白的诗,以典实而扣,不失为佳构。而“孟德编剧,景升登台”猜“操作表演”,“张翼德查户口”猜“飞入寻常百姓家”,扣得不差,典故却是生造的,不足为取。

四、如何学习好谜语

要学好谜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好谜语基础知识(包括猜谜的方法、灯谜术语、谜格)

2、多到谜会转转,猜不中不要紧,关键看谜语的内涵(出谜手段、猜谜方法、涉及到的知识等)

3、了解谜目的主要范围(如文字、俗语、口语、成语、地名、名著句、电影名、各学科名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家名称等)

4、学好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各学科的名词术语。

5、掌握多种猜谜的方法:

1.解析法,即谜底对谜面作正面解释分析。

如:托儿所阿姨点名(曲艺形式一)数来宝解作“数一数送来的小宝宝”。积食(口语一)吃不消解作“吃进去不消化”。

2.归纳法,谜底是谜面的归纳或概括。

如:上游、中游、下游(无线电名词一)三波段归纳为“河流水波分成三段”。万紫千红遍地开(越剧演员一)陆锦花概括为“陆地上繁花似锦”。

3.喻义法,此类谜的谜面大多是有一定喻义的现成词语,猜射时不照字面意思,而要按其比喻的含义去思索。

如:桃李满天下(作曲家-)生茂比喻到处都有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明代抗清名将一)史可法比喻历史上的事情可作借鉴和效法。

以上三种方法属正扣法,即正面会意法。

4.反扣法,从反面入扣,面底大多包含一对反义词。

如:劣质商品可调换(四字常言)好不容易解作“好的商品不允许调换”;“好、劣”为一对反义词。

读新书,读好书(成语一)不念旧恶解作“不念旧书与恶书”;“新与旧”、“好与恶”分别为反义词。

5.侧击法,面底之间既非正扣,亦非反扣,而是以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其烘托相扣,有时亦称衬扣法。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成语一)乐在其中面出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借用“进、退”夹击出“中”。“忧”、“乐”为反义词。

人生地不熟(三字口语)天晓得天地人,三杰也;既然“人”生、“地”不熟,那只知道“天”了。

6.漏字法,谜面借用有规律的词语,故意漏去一或多字,谜底即以漏掉的字配以适当的词汇相扣。这类谜的谜底常带有遗、漏、无、少、缺、欠、落、掉、抛、舍、弃、丢、扔、忘、失等表示没有或丢舍遗弃的词。

如:生一个好(成语一)只字不提“只生一个好”为计生宣传语,谜面漏掉一个“只”。

焉哉乎也(孟子句一)失之者鲜矣七个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焉哉矣”,“失”去“之者”少了(鲜)“矣”。

7.特征法,以某种事物作谜面,按其特征或用途猜射谜底。

如:手杖(常用词二)掌握、执行手掌拿着支撑走路,这是手杖的用途。 汤药与膏药(口语一)服贴用“服、贴”表示两类药不同的使用方法。

8.问答法,面底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如:贝壳何处寻?(电视剧一)上海滩解作“上,海滩去寻贝壳。”

卷尺有何用?(物理名词一)释放能量解作“释放开,能用来量长度”。 一般说来,此法以问句作面,答词作底。当然,亦有例外。

如:春节三日有安排(纺织品一)人字呢谜面“节”作断开解,即“春”字节断分成“三”、“人”、“日”三个字,“三”、“日”有了安排,“人”字呢?

9.因果法,面底互为因果关系。

如: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乒乓教练一)庄家富解作“庄户人农富起来了”。面是因,底是果。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沪剧演员一)丁是娥惊惶的原因是见到木兰是女郎。面是果,底是因。

10.承启法,即为承上启下法。一般用有上下文连贯含义的现成句子作谜面,猜射时应联想到其上下句的含义。通常为避免底面相犯而不取全句。 承上法

如:“时时误拂弦”。猜单姓五:“常、巴、周、郎、顾”。面为唐?李端《听筝》句。上句是“欲得周郎顾”。周瑜不但会抚琴,而且善听曲。闻有错者必前往耐心指正,几致成癖。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传闻遐迩。故而喜爱弹琴的仕女,为了一睹周郎英姿且得手把手的教导,竟故意出错以会周郎。谜面“时时”扣“常”,“巴、周、郎、顾”,谜意均在上句中,是一则典型的承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