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之儿童的偷窃行为

进修社 人气:7.02K

有的时候,看起来孩子不大,可实际上却是“偷窃”老手,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心理健康之儿童的偷窃行为

儿童的偷窃行为,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儿童开始偷窃,主要是在外界诱因的驱使下,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儿童幼稚无知,缺乏道德认识,社会上一些坏人就乘机而入,专用“物质”引诱他们,这个“物质”诱饵,则成了儿童产生偷窃行为的刺激物。条件反射就是内外刺激,通过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儿童偷东西的过程也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在“物质诱饵”的刺激下,迎合了儿童内心的低级要求,经儿童自身的高级神经活动,支配儿童发生偷窃行为。天长日久,条件反射如得不到抑制,则可能受到“强化”。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会自动化了,心理学上称为“动力定型”。若改变坏的“动力定型”,比开始塑造好的品德及行为习惯,要困难得多。

家长和老师针对不同儿童的偷窃行为,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根据形成的原因。抓住客观规律,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时,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把坏的思想的萌芽铲除干净,消灭在最初阶段。

为了防备孩子发生偷窃行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有时虽然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这里。家长如果平时不注意,买菜时占小便宜,多“拿”几根葱,或把单位的公物“顺手牵羊”带回家,都会从反面起到“身教”的不良影响

对于那些犯了错误,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家长要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能采用打骂等粗暴手段,这只能使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各种形式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也可举一些偷窃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反面例子,使孩子加深对偷窃行为后果的认识。家长对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应尽可能给予满足,以防止孩子从家长处得不到时,而产生偷窃念头。

家长还应该经常检查一下孩子的衣袋,书包里是否有来历不明的小东西,发现后要及问清楚,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