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建:中国本身就是"成长股" 坚定看多创业板

进修社 人气:5.71K

今年创业板表现异常凶猛,截至上周五,创业板指数年内涨幅50.42%,远远超越同期各大指数。伴随创业板指数狂飙突进,市场对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的未来走势的争议也愈演愈烈。

张洪建:中国本身就是"成长股" 坚定看多创业板

"这么多人看空创业板,但你会发现创业板一直在不断创新高,到2025年的时候,甚至干到20000点也不是没有可能。"在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东方策略成长基金经理张洪建大胆预言。

不同于坚守"价值股"的基金经理投资理念,TMT行业研究员出身的张洪建的核心逻辑是"生命周期投资",他认为股票的生命周期理论有个最前提假设,即这个市场上具有最好基本面的公司,经常会产生最大的泡沫。

在张洪建看来,股票的生命周期通常早于公司的生命周期,比如招保万金和银行股这些所谓的低估值品种,实际上他们在上个周期也是非常典型的成长股,但到了2007年牛市尖时,已经是这类成长股的生命周期末端了。

相反,张洪建更垂青那些处于生命周期早期的上市公司,尽管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几十倍、上百倍的动态市盈率,但是如果从未来反观当下,他现在买入这些公司,实际上可能等同于只是以1倍市盈率或者0.5倍的市盈率去买的,只不过当期的市盈率看起来比较贵罢了,而这类公司多在创业板。

"这轮牛市,实际上是2012年年底开始的,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涨了25倍了,很可能你很快就能见到第一个涨到100倍的公司,然后再涨10倍,也是有可能的。"张洪建坦言,这种自信来自他们对整个经济发展方向的预判。

在张洪建看来,未来十年,你或许会发现全球最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会出现在中国,因为我们有着最多的人口,最大的消费群体,我们有着最强的创富机制。此外,还有很多新领域都会催生一批的新兴产业来,这就是整个中国未来社会的主流。而现在去投这些公司,就相当于十几年前买市值十亿的万科一样。

其实,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成长股",而非"价值股"。实际上,用生命周期理论投资成本更低,预期收益率也更高。如此说来,张洪建是以一个相对未来很便宜的价格去买一个公司,当然这建立在他对这个公司未来准确判断的基础上。

在近三千家上市公司中,挖掘出基本面最好的50家上市公司,这正是包括张洪建在内的基金经理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真正优秀的公司能够抵御市场整体下行的风险,要相信基金经理能找到这样最好的公司。

张洪建的理想是,到2025年,东方策略成长能够实现"十年十倍"的增长目标。他对记者说,这听起来很难,但实际只需要平均年化收益率到达25%,"争取牛市时做到60%以上;熊市时控制好回撤,争取做到7%-10%。"

2025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张洪建认为,有可能届时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会拥有全球第一大的互联网和第一大医药公司。他希望做到的.是,在这些公司最小的时候发掘出来、买进并长期持有。"如果我的组合里有这么三、五个挣一千倍的公司,那我觉得我十年十倍的预期还是能做到的。"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张洪建不光是东方策略成长基金管理人,同时也是这一基金的持有人,最近他买了50万东方策略成长,他希望传递给投资人的信号是,我能够跟买我基金的基金持有人一起成长,并甘冒同样的风险。

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2015年3月20日,东方策略成长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32.86%,最近一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