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难广东不少大学生就业政策成“摆设”

进修社 人气:1W
 “不能把就业难,

  简单归罪于扩招”

操作难广东不少大学生就业政策成“摆设”

  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有人认为,是盲目扩招导致了就业难。但罗伟其认为,不能把就业难简单归罪于扩招。

  “不能否认,现在大学生的整体质量还是好的。”罗伟其说,现在是大众化教育阶段,不能再拿精英教育的评价标准来和现在比,指标体系不同了。大众化教育增加了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提高民族素质起到重要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嫌大学生太多”!

  “过去只有2%—3%的人能够读大学,当然毕业生就业率很高。虽然现在就业率比以前下降了,但就业绝对人数在增加。”罗伟其说,大众化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反过来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罗伟其分析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结构的矛盾、人才结构矛盾和专业结构矛盾、人才培养规模和供需矛盾。政府应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就是要有岗位,现在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全国之最。很多欠发达区域想要大学生,但因为政策没有吸引力,大学生不愿去。

  “大学生主动去基层,

  政策才算成功”

  罗伟其说,政府制定政策上要“以人为本”,站在大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只是鼓励大学生下基层是不够的,要做好配套措施,从让他们去,转变为大学生愿意去,去了有事干,并能干成事,让大学生感觉去基层有奔头。

  老是让大学生转变观念,我们有没有拿出让他们满意的政策?如果大学生主动、自觉去基层,这样的政策才是成功的。“拜托各高校近期就做调研,掌握大学生对政策的期望,他们希望政府出台什么政策,他们去基层发展担忧什么,希望如何解决等。我希望在两三个星期内就拿出来”!

  很多企业反映,现在大学生到企业后不能立即上手,不好用。对此,罗伟其批评道:“这一点企业应该看到,现在大学生去实习的难度也比10年20年前增加了很多,大家都觉得这是负担。”他说,政府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维的,仅靠学校无法做好 ”。

  “时代发展了,

  人才结构也要随之变化”

  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存在一定距离,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罗伟其指出,目前高校应该大力改革教育模式。“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不能一成不变,高校应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大学生”。

  时代发展了,产业结构调整了,所需的人才结构也要随之变化。“大家回去仔细阅读国务院出台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不只是读教育部分,要通篇读,要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找到教育发展的要求”!

  罗伟其说,他曾经和省发改委领导一起探讨问题,人家反映,广东电力设备处在世界前列,火电、水电、核电等产能和技术在全国都举足轻重,但电力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广东正在用的先进设备,许多大学生毕业了还没见过,这样的毕业生怎么用”?

  -声音

  使领导判断乐观

  责任在教育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客观来说,多年来广东地区就业情况宽松,使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处在乐观状态中,而教育部门拿不出科学的数据来说明就业形势的严峻。省领导们对就业问题判断乐观,责任在教育行政部门!”李小鲁说,广东高校长期以来的高就业率掩盖了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形势对就业工作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校领导、就业中心虽然认识到形势,但是没有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

  -数据

  大学生求职人数

  广东今年超50万

  广东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1万人,相比去年的29万,增长了14.2%。再加上外省来粤求职人数,以及之前办理了暂缓手续的大学生和今年被企业裁员的高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大大超过5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