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成语故事

进修社 人气:2.15W

【成语】: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

【解释】: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 《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举例造句】: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

【近义词】: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典故】

赵充国是西汉时期的上人,被汉宣帝任命为后将军。有一次,他奉宣帝之命去西北地区平定叛乱。到了那里,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招安的方法平叛。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对的。可是没过多久,宣帝下达了限时全面攻打叛军的`命令。赵充国很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他的儿子劝他要遵从皇帝的旨意,以免引来杀身之祸。以前,赵充国曾向宣帝建议让酒泉太守辛武贤去驻守西北边境,但宣帝却采纳了丞相的建议,改派不懂军事的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前去,结果被匈奴打得大败。后来,赵充国又向皇帝建议趁谷粮的价钱便宜,收购三百万石储存起来,以充实军需。而皇帝只下令收购四十万石,后又被义渠安国浪费了许多。正是由于做错了这两件事,才导致叛乱的发生。赵充国想到这些,说:“真是‘一丝一毫的差错会得出相差千里的不同结果!’啊!如今战事未停,危机四伏,我一定要用正确的主张扭转这个局面。”于是他便将撤兵屯田的主张上奏朝廷。宣帝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改用招抚政策,平定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