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2)

进修社 人气:2.49W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起发病相关因素包括:(1)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功能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从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2)剖宫产手术操作使胎盘蜕膜等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加速了血液凝固;(3)手术创伤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减少,酿成血液的高凝状态[3],而术中、术后大量止血药物的应用又改变血凝状态;(4)产程中由于大量出汗、术后出血、液体相对不足引起脱水,使血液浓缩,术后病人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病人静脉血流迟缓,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于血管壁,形成血栓[4];(5)下肢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液,造成静脉内膜损伤;(6)下肢受凉,引起静脉收缩,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针对上述发病相关因素,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护理与预防工作。

    3.1  注意生活细节,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妊娠后期避免久坐久站,经常变换体位,睡眠时将双下肢抬高。协助患者抬高双腿,可保持血流最佳状态,对某些发生血栓危险性低的患者,可免去肝素和阿司匹林的应用。内衣内裤要宽松,不要过紧勒住腹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每次蹲厕时间过长。

    3.2  避免发生孕期并发症  孕期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孕期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难产并发症等,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因此,应避免过度劳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情绪不要大起大落,均衡合理饮食,控制体重过于增长,过胖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

    3.3  剖宫产手术时的注意事项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因此手术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操作轻柔,切忌动作粗暴,避免不必要的按压。手术时手术床采取头低 15°,以加速静脉回流。如果手术时间过长,超过2h以上,可在术中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可在足关节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术中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手术期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和输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特别是左下肢,因为左髋总静脉位于左髋总动脉之上,因局部受压,来自左侧下肢及盆腔静脉的血流阻力大于右侧阻力所致。同一静脉不易行过多穿刺。

    病人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心电监护,密切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为病人活动足关节,改善下肢肌肉的收缩功能。腘窝处避免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术后6h取半卧位,角度一般要求30~40°,进流汁饮食,每2h翻身1次,即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利于静脉回流。如果病情不允许活动翻身,可2h改变一次病人的体位,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血液循环。术后6h给予流汁饮食,可给高蛋白米粉,多饮水,以增加营养,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术后24h帮助病人坐起,然后逐渐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动作,防止肺部痰液淤积,并有助于肺部血液循环。术后注意保暖,在麻醉未醒之前,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者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踝关节屈身运动[5],足内外翻运动和内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10~15次/d,术后24h鼓励并协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回流。

    3.4  对高危患者及时采取药物干预[6]

    3.5  重视病人的主诉  如有站立后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及早采取常规的溶栓治疗,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组38例,35例由于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2例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护理工作者对剖宫产者应密切观察其下肢的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临床产科学编委会.临床产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97.

2 杨士萍,张淑萍,李静,等.剖宫产术后3h产妇进食米粥的临床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6.

3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3.

4 宋学香,朱玉芹,崔荣,等.肺栓塞患者抢救与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48-49.

5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主被动运动时下肢静脉回流影响结果.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45-147.

6 顾红,余庆云,刘增香.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16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