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进修社 人气:7.45K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摘要] 课堂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灵魂,课堂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效率和最终教学效果,所以说深邃的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学生作文训练中的思想教是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能力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正确导向   充分利用的优势   活动为载体  
        要想成为作家,首先应成为思想家,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可如果说初中生要写好作文,也要先进行做人教育就有点小题大做了。因为初中生写作文与作家创作简直是相距万里。所以初中生头疼写作文,于是指导写作的书籍、杂志便纷沓而来,教师们便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大讲怎样挖掘素材,如何审题立意,怎样谋篇布局等,孰不知如今的独生子女在很多问题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的思想很不成熟,他们面对的是参差不齐的家庭教育。学生对现实生活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怎能写出积极反映生活的佳作呢?有时就连很普通很常见的命题写起来也让人哭笑不得。例如在一次写作《我的父母(母亲)》时,一位同学在写“我的母亲”时写了一件小事:说母亲一直不让我跟姑姑来往,有一次我偶然碰见姑姑,便到姑姑家小坐片刻,回家后和妈妈说了实情,被妈妈骂一顿,我觉得不该伤母亲的心,母亲是对的,她是一个要强的人。这位同学的.习作虽然是真实再现了母亲的生活,但她却以母亲的是非观念裁判生活,所以必然不会过滤出生活的精华,不会创作出感人的文章。若碰上议论写作,论点、论据偏颇的时候就更多了。记得在写作议论文《成功来自勤奋》时,有的同学引用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出人头地”来论述。显然对成功的理解简单、片面,对“人上人”这一封建等级色彩浓厚的俚语理解不深,从而不分糟粕的妄加引用,使得论据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与论点谬之千里。
        由此可见,学生作文写不好,关键还在于对事实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理解,使得作文立意不清,行文不畅,而“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整理我们的思想,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方法。”所以说深邃的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中学生作文训练中的思想教育必不可少。
        怎样进行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呢?
        一、作文前的正确导向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确立了作文目的后,往往是通过习作使学生在某一写作技巧上有所突破和提高,所以总是在审题及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上下工夫,孰不知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想到的不是用什么方法组织文章,而是头脑一片混乱,需要整理思想,把心里所想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等到思路清楚了,思想成熟了,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
所以教师如果正确把握学生行文前思想动态,并正确导向,便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那就“下笔如神”了。例如在写《上初中后时——》时,在让学生讲讲你想说点什么时,学习对于爱玩的花季自然是乏味的,知识的用处又并不显现于当前状态,所以与生俱来的惰性在畅所欲言的启发下犹如干柴遇上火星一样迅速燃烧起来。有的同学写道:“我想说,当中学生的感觉真好”。事后,全班的学风也浓厚了起来,而接着在《这次考试我真的很……》的习作中,出现了不少激昂上进的新颖之作。       二、充分利用语文和政史课的优势
        语文教学本身就有德育渗透的要求,再加上新教材更注重人文价值,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所以语文课堂上仍是进行思想革命的主阵地。例如《勇气》唤起了我们为信仰而生,为和平而战,《回老街上走走》让我们重温了亲情、友情、人间真情的温暖,《斑羚飞渡》震撼着我们保护动物的心灵。历史课更不用说,以史为鉴,谈古论今,发现规律,推敲现实,展望未来;政治课更是有序的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心理,同时也是学生积累议论文论据的捷径。这些工具课的强大攻势足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思想。
        三、利用语文活动课开展演讲讨论会
        学生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断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引导便至关重要。经常性的召开演讲比赛,问题争论、焦点访谈等形式的语文活动,可快捷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障碍,科学的过滤学生的思想波动,在辩论演讲中,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了激烈的碰撞,老师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心态,有了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契机,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和正确的思想导向。
        四、引导学生广泛读名篇佳作,提高鉴赏美丑的能力
        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给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名著,让学生广泛涉猎丰富的文学宝库。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用鲜明的是非标准,正确的价值取向,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的关注、感受、体验生活,在作文中颂扬美、创造美,真正体现作文创作的意义。
        五、教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的生活大多是平淡无奇、朴实无华的。我们要启发学生善于挖掘其深层的含义,小中见大、平凡中见真情。看人要看他的精神,做事要思考它的意义。父亲为我买桔子再平常不过,朱自清留给我们的《背影》却感人至深,朱德悼念母亲,却把报答之情升华为像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出的则是天下父母的心声。文以载道的引导,自己亲身经历的点拨,不断的启发学生平凡的小事中孕育着生活的哲理,生活的脉搏就在身边跳动。
        总之,作文应当是真情的流露,本色的表现,如果这一真情是非颠倒,善恶不分。那么写出的只能是精神垃圾,所以我们在指导作文技巧的同时,不妨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继而创作出精品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