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生命力论文

进修社 人气:2.27W

在《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中,对朗读的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表述。而反观当下中职语文课堂,已经很少听到琅琅的阅读之声。是否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朗读能力呢?未必。在日常教学中,以下现象几乎普遍存在。

激发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生命力论文

一是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如把“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的“舸”(gě),读作“可”,把“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读作“嘎”等。

二是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声音又细又低,神态扭扭捏捏,集体朗读没什么声音,个人朗读被众人哄笑等等。甚至于有学生干脆就提出“老师,我们已经不是小学生了,还朗读什么呀”。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尝试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明确朗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朗读回到中职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

一、比较朗读的前后效果,初步建立朗读的意识

鉴于学生对朗读的质疑,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发下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让学生看一遍,然后不能再看原文,凭记忆回答几个问题,请几位学生把结果记录下来;再发下一篇篇幅差不多的文章(相对比较适宜朗读),请同学们朗读一遍,也不再看原文,回答雷同的几个问题,把结果同样记录下来。请负责记录的同学代表将记录的结果以及这个结果说明的问题向全体同学进行汇报。不用多说,经过朗读以后回答问题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地看(有些根本没看),并且学生发现朗读更有利于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注意到文章的细节。当我再次请同学们朗读短文时,他们和教师一样欣喜地察觉,这一次的朗读更流畅也更有感情更有表现力了。简单的实验过后,教师用简短的总结提及朗读的诸多好处,并且和学生商定让今后的语文课堂重新回荡琅琅书声。

二、安排朗读的各种模式,深入体验朗读的魅力

要确立朗读在课堂中的地位,使学生把朗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领略朗读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1.思考式朗读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更不能把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预习的习惯,可以尝试将第一次的朗读作为预习来处理。朗读前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

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走过场,草草收兵。有时候,也可以用朗读录音或者请学生推荐一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进行,帮助学生进入语境,积极思考。学生在整个朗读或者听读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活跃,使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理解深度也大大提高。 2.体验式朗读

在中职语文教材(高教版)中,学生系统接触戏剧,在对文章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之后,特别适合安排分角色朗读,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在学生初步完成预习,并对整个戏剧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了解之后,安排几位或者几组学生来演绎戏剧中的不同人物,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对他们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领会整个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有着非同寻常的帮助。如在进行《雷雨》(第二幕)教学时,教师安排一组男生和一组女生分别担任周朴园和鲁侍萍,演绎这段三十年后的重逢。学生一改以往嬉笑互视的情景,很快投入角色。进一步明确人物和文章的内涵之后,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了话剧的片段,使学生更感性地理解了戏剧,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3.品味式朗读

在课文的收官阶段,建立在学生对文章有相当理解和感受之后,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有感情地朗读,进而再次用文字本身的美感来说服学生。此时进行的朗读注重品其内涵,赏其韵味。学生朗读之后,教师会进行深入地点评,同时自然地总结课文。一般教师刻意安排配乐朗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协调的乐曲,让学生配合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来朗读,帮助营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视为学生朗读的一种嘉奖,十分有效。另外,还可以请几位学生进行美读示范,并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某些特定部分如何处理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朗读的目的。同学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再度温习,既领悟文章的内涵,也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三、总结朗读的多方收效,持续激发朗读的兴趣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除了传统的集体朗读和前面提及的分角色朗读以外,笔者还会设置朗读示范、朗读接龙、朗读竞赛等形式,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特别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自身的感受说说近来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变化,总结学生的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积累了很多以前念错或者不认识的字词,普通话水平有所提升,古诗词的背诵能力有所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更精当,对内涵的把握更准确,修改文章更有方向,作文的时候会有一些佳词佳句受到老师的肯定等等。通过教师的分析,这些进步或多或少都是朗读带来的,学生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更直接地感受到朗读的效果,也真正接受了朗读,并且表示愿意在课外保持朗读的习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基于朗读对教学带来的巨大帮助,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作用,更需要广大教师能够重视朗读教学,激发其生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引领学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