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程教育指导下的动画专业“二位一体”化发展研究

进修社 人气:2.75W


  论文摘要:在仔细调查分析了我国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后,提出了在工程教育指导下,提升动画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论文关键词:动画;就业;工程教育
  
  一、动画专业就业形势与现状

  1.形势
  国内动画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关政策的强力推动与资金扶持下,从2004年开始,我国动画片年产量连续3年翻番递增。长三角、华南、华北等地都已形成了若干动画产业集群带,未来几年内,将以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东等八大动画产业基地为中心构建动画产业圈。
  以西南地区的动画产业——四川为例,由重庆视美动漫公司、四川美术学院打造的“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包含由15所高校联盟创建的重庆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是目前西南地区重要的动漫产业基地。在四川建立了成都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每年的产值达到两亿元,吸引就业人数两万多人,成为西南地区又一个重要的动漫产业基地。此类项目可结合地方特色,挖掘地方特色民间故事进行改编加工,提供剧本到动画的实现平台;改善高校动画师资力量薄弱现状,人才引进从一般动画人才向高端创新人才转变;运用产学研模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市场真正需求的一流动画制作人才;提供动画就业渠道,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运用产业拉动教学科研,运用教学科研智囊团服务于产业,最终形成互助互利的良性循环系统。
  未来三五年,动画产业需要大批量经过专门培养的专业人才,如果按人均产能和日本和韩国的动画从业人员对比计算,中国3年内需要动漫人才达到15万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目前全国只有大约1万名受过大学教育的动漫专业人员,可见动画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2.现状
  在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前提下,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既是必然也是必须的。但是,在动画产业需要大批量经过专门培养专业人才的情况下,针对动画产业的高等教育为什么满足不了这一人才需求缺口?学生的就业历来是一个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满足产业人才需求的同时解决就业瓶颈,使两者互补互足?带着这两个疑问,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
  调查一:动画专业毕业生。
  (1)调查的.范围与内容。为反映地方动画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特点,本次调查主要把目标定位于云南省内,就近选择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动画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由于时间操作等方面的原因,本次调查通过问答笔录的方式进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涉及的动画专业毕业生中,男性比例占62%,女性比例占48%;从年龄结构看,动画专业毕业生在25岁以上的20%,25岁以下的占80%。
  (4)调查结果。在本次调查过程中,15%的受调查者认为课程设置可以满足社会需求,20%的受调查者认为高等动画专业教育勉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65%的受调查者认为高等动画专业教育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受调查者大多数认为,有必要增加高校动画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比例,注重密集型课题训练,并着重于课程之间的连贯和系统性。
  调查二:用人单位。
  自2008年开始,笔者先后利用学习和送学生实习的机会,先后对杭州旺蜂动画设计有限公司、香港超视维数码设计有限公司、云南高原影视文化中心、云视幻维数码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其中有二维动画公司、三维动画公司、建筑游历制作公司,也有影视广告公司。
  通过调研反馈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动画人才不能与企业要求相适应,需要经过公司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动手能力较差,知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协作能力差,发展后劲、转岗能力不足。
  通过调研认为高校应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团队意识,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加强创意训练,从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工艺中汲取营养。
  两项调查表明,由于个人素质、学校培养的方向与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应难以吻合。这是今后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以及市场需求所面对的现实课题。

试论工程教育指导下的动画专业“二位一体”化发展研究



  二、工程教育的内涵与应用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上的用人单位急需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然而,知识、能力都必须来源于实践,素质培养也需要实践。针对动画专业“教育”与“就业”的双重现实问题,我们引用工程教育的理念,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出发,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1.什么是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2.工程教育在中国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3月,我国已有39所(第一、二批)高等院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有选择性地进行了试点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此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的欢迎。
  3.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动画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产业适应能力,要建立具有工程背景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课程结构改革中要加强基础,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知识复合型需求,安排能力的多样性训练,在强调能力、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理念的培养。
  (2)建立具有工程背景的课程结构模式。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公共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的结合;二是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体系,按岗位群的要求形成不同专业方向;三是按专业大类,将课程分为三级平台或四级平台,拓宽专业口径。而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更适宜采取第三种也就是平台式结构,专业大类基础课平台要打通同一工程大类中几个相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构建新的统一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