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求异思维

进修社 人气:9.17K

硕士论文结构要清晰,重点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内容,不要把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篇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哦!

浅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求异思维

 论文摘要: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考察,发现求异思维在生命科学探索中起着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重点探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发散求异思维和转换求异思维。发散求异思维体现为多向求解、多级发散、交叉发散和侧向发散,转换求异思维体现为转换思维视角、方向、依据和方式,对求异思维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诺贝尔医学奖,求异思维,科学研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简称“诺贝尔医学奖”)引领了医学发展的方向,蕴含了一百多年来医学的发展史。每一项重大发现或者发明都是对未知的探索,都是在求异中的创新。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在求异思维的指引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近百年来医学史的光辉历程。“求异思维是思维主体对某一研究问题求解时,不受已有信息或以往思路的限制,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通常包括发散求异和转换求异等独具特效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方法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所以,诺贝尔医学奖也离不开求异思维方法。如医学理论的创立、临床诊疗方法的创新以及新的医疗设备的应用等等,无不闪现着求异思维的影子。

1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求异思维

1.1 发散求异思维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的体现

发散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问题解答时,从不同思维视角、方向、层次去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实质就是通过思维发散而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其发散面越广,量越大,越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用发散求异思维,能使思路开阔,扩展思维的参照系,使思维主体在更大的范围内与客体进行信息交流,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富于创造性。

1.1.1 多向求解

多向求解法是指思维主体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打开思路,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多个方向去思考。其目的在于产生和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摸索和试探。在诺贝尔医学奖史上,许多科学的新发现、技术的新发明、理论上的伟大创新,都不同程度地综合运用了多向发散思维。

例如,在比德尔的科学研究中就运用了多向发散思维。1931年,比德尔到摩尔根处读博士后,开始研究果蝇眼色突变与色素代谢酶的关系。1934年,他又到巴黎与艾弗鲁西合作,实验所用方法为移植果蝇眼色突变体幼虫的复眼原基,耗费了大量的时问和精力,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1937年,他改弦易辙,转到斯坦福大学与塔特姆合作,开始改用红色面包霉做实验材料

这是一种真菌,成体只有一套基因,也无显性隐性之分,一旦诱发其突变,将表现为这种或那种氨基酸的合成酶缺失,可以很方便地检测出来,这样便直接证明了一种基因控制着一种代谢酶(蛋白质)的合成,两人也就此成为了生化遗传学的先驱,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比德尔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从和摩尔根合作到与艾弗鲁西合作,再到与塔特姆合作,在不断更换合作伙伴的同时也是在寻找新思路、新信息、新实验材料、新方法。使他能够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问题,避免思路闭塞、单一和枯燥。

1.1.2 多级发散

多级发散法是指思维主体在问题解答时,通过对多个相关因素的离散解析,逐层或逐级探索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研究过程中,他们住头脑里将事物分成不同的部分、阶段、层次,通过层层离散分解的思维探索过程,以求思路有所突破。多级发散法在沃森和克里克探索分子生物本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多个与分子生物学相关因素的离散解析,逐级或逐层探索分子生物的本质:首先发现了遗传物质DNA 的双螺旋结构;然后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人工合成;遗传密码的破译;蛋白质、酶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测定;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酶的作用原理及机制;生物膜的结构、机制和功能间的关系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即生物工程的出现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逐层、逐级向前推进,多级发散,推动科学研究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前进。生物学家艾伦说:“沃森和克里克的功绩在于将信息、结构与生物化学揉在一起研究遗传的问题,这个认识对于获得遗传物质的精细结构,直到每个键角和不同原子及原子群体之间的距离都是本质性的。”

1.1.3 交叉发散

交叉发散法是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多维系统的构思,通过借助多维坐标系,将一个轴上各点信息与其他轴上各点信息相结合而求解的方法。这种相交叉的点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往往也就是创新点。交叉发散在分子生物学产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第一个提出遗传密码具体设想的不是生物学家,而是字宙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用物理概念来解释生命运动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愕;法国细菌学家艾弗里领导的小组在美国研究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证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还有英国医生格里菲斯在研究肺炎双球菌时,发现了一种重要物质‘转化因子’。” 当生物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进人到分子水平时,物理、数学、化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交叉发散对于生物学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1.4 侧向发散

侧向思维发散法是指思维主体在运用正向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改从其他的领域侧向发散求异,从而产生新想法的一种思维方法。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侧向发散法经常被研究者所运用。比如,多马克发现磺胺的抗菌效应。多马克和他人一起,合成了“4一磺酰胺基一2 ,4 一二氨基偶氮苯”,即百浪多息。为了证实百浪多息的杀菌力,他分别将其滴入装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的试管中试验,但得到的结论是:杀不死其中任何细菌。百浪多息真的没有任何医疗价值吗?多马克望着它呆呆地冥思苦想。突然,他偶然想起“606”的发明者欧立稀的一句话:“燃料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基础”,于是,决定用动物作实验。

他拿起针筒,给两只被链球菌感染的小白鼠注射了百浪多息。第二天一看,两只小白鼠活蹦乱跳:百浪多息对老鼠链球菌感染有疗效。恰巧的是,他的女儿感染了链球菌,病得非常严重,无奈中多马克冒险给她服用了百浪多息,而她奇迹般地完全康复。这一发现为对付许多传染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有效武器。多马克在苦苦探寻百浪多息的疗效时受到欧立希“染料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基础”启发后,从对受病菌感染的小动物到受细菌感染的人的试验中逐步证实了磺胺的抗菌效应。医学史上,科学的新发现、技术的新发明,理论上的伟大创新,都会用一种或几种发散求异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发散求异方法,将使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容易。

1.2 转换求异思维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