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原型结构分析

进修社 人气:2.25W

《挪威的森林》原型结构分析

摘要:三极建构是《挪威的森林》基本叙述程式,人物组合、主题隐喻都在这功能性的结构中展开,在这一包合理性反思的叙述视角折射出作者生与死的人生思考。

关键词:三极建构 人物组合 主题隐喻

原型结构是原型批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弗莱将他视为是的一种叙述程式,指文学在历时性嬗变过程中反复显现出来的叙述结构原则。原型结构是文学之树的根株和内核,他能够生化出瑰丽炫目的文学情节。在某种意义上,文学的魅力就是文学原型的魅力,这是我们读解《挪威的森林》的理论支点。

《挪威的森林》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小说以主人公渡边为第一人称叙述,回忆了他同直子、绿子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我”是京都一大学生,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高中好友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我”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在直子20岁生日晚,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了一家深山疗养院。“我”去探望并表示永远等待直子。“我”返校后不久,认识了低年级的绿子,被绿子的开朗活泼所吸引。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我”失魂落魄的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好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三极建构”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杜贵晨教授在《的“三事”话语》中提出的结构范式。本于《周易》以天、地、人为“三极之道”,借指小说叙事模式由三方鼎立而成,三方互动互为制衡。其实质是以一点为中心,在确立了主构两极后把第三方作为情节中介的动态组合。这种结构模式在《挪威的森林》的人物组合方式上表现明显。

首先,在贯穿全书的主线上,“我”和直子、绿子间的人物组合成为作品独立自恃的核心故事。根据作者自序,《挪威的森林》本是以短篇小说《萤》为雏形写成的。在《萤》中,相当于后来直子的患有心病的女子在与我一夜交合后,没有告知“我”就进了疗养院,剩下“我”拿着室友送的萤火虫爬上楼顶天台放飞,故事就此结束。直至后来作者想到“启用绿子这个女子而一发不可遏制”,“原定三百页的稿子膨胀为将近九百页”。在“我”与直子相识、相爱,以及我到疗养院去探望她的基础上,完整加入“我”与绿子的相识交往,把本是单薄一线发展改为双线发展,穿插进木月、敢死队、永泽、初美、玲子等人物,形成各方制约的厚实故事。

“三极建构”本身的叙述原则,就在于能由“三方鼎立”而彼此间组合分化、勾心斗角所形成的关系。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复杂性,较之单纯的双方矛盾对立,推迟高潮的到来。使读者期待得到加强和满足。较之多方矛盾的展开,又能清晰明朗,主次分明。

其次,在小说的辅助性人物关系上,也是以“我”为中心,三三联系的。“我”与直子的联系先是通过中学好友木月,木月是直子男朋友,二人青梅竹马。因此,我们三人经常外出游玩,谈天说地,三人在一起也其乐融融,但当只剩“我”和直子两人时,总说不上三言两语。木月死后,联系“我”和直子的就是“我”同室室友“敢死队”,恶人除了“敢死队”引人发笑的话题外,都寡青少语,只是日复一日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的的、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到疗养院后,我与直子的联系也基本上是通过玲子完成。书中还另写了“我”与永泽、初美的交往,基本上也是“三人行”。由此,我们就得出一个《挪威的森林》的人物组合关系图:

TAGS:森林 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