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进修社 人气:1.71W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正在进行的体制转轨造成了人们的思想动荡,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时代中,各种思想通过种种渠道涌入人们的头脑,高职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思想动态。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对高职生加强思想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学生状况 教育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状况分析

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职教育工作者只有改变教育学生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和谐的建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服务。在我国大力发展的政策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由于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不高,高职生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正确筛选、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学生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或上网获取信息,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有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那些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无意义的消遣性读物。这个信息时代的宠儿似乎对大多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上网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不利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浏览了某些不健康的信息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切都表明学生筛选、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急需教师来帮助提高。
(二)学生思想素质差异性明显
我们目前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体制转轨、观念大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各种思想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学生的头脑,学生在已有观念的基础上选择接受不同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以长江大学的大学生救人事件为例,学生对勇跳急流、忘我救人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学生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大多数学生认为三位英雄的行为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崇尚金钱的社会显得神圣而纯洁,值得同学们尊敬和学习;但也有学生私下议论三个大学生换两个少年究竟值不值。从的层面上讲,人性、良知等美好品质是不能用金钱或别的东西来交换的;从宏观上看,这是中华的精神情怀,体现了中华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品质,它让我们想起了汶川大地震时,在废墟里与死神搏斗、在绝地中助人求生的救援队员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精神会成为事业的推进剂、民族的凝聚力,而要这些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观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责无旁贷。
(三)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深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爱,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为其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条件。因此,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缺乏生活的磨难,当代大学生极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有一定程度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利的。
(四)学生的公民意识淡化,一些基本的公民道德还未养成
公民意识包括国家意识、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说一下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就法治意识而言,学生一方面对知识知之不多,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情绪失控后无视法律法规,图一时之快,步入违规违法的道路,制造事端。据报道,某职教学院学生刘某,因一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并动手打了对方,当遭到其他同学的指责后,刘某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跑回宿舍将同学常某刺伤致死。刘某被公安机关监控起来后,他和同乡哀求公安干警先放他回去睡觉,明天还要参加考试,足见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到何种程度。就公民的基本道德而言,从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接受的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很少接受法律道德教育。所以,虽然步入了大学,他们的公民道德意识并未全面养成。在大学里,乱扔垃圾、吃饭浪费、缺乏礼让、没有目标、不知自强的表现随处可见,这些都应该引起教师们的警惕。就公民的环保意识而言,虽然大学生都知道塑料袋应该尽量少用,废电池、旧塑料不应该乱扔,但是知易行难,学生很难将其兑现到行动中。因此,规范学生在这方面的行为显得非常重要。

 二、新形势下对高职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这些不像自然科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那样具有客观性,易被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接受。不同思想素质的人对于立德立身各有自己的看法,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
现代教育心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他们只愿意接受来自于自己心灵的观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做被教育者的朋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标准也是他们自身发展应该努力达到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由此观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这种观点已被无数的教学案例所验证,笔者对此也有亲身体会。笔者在一节政治课上曾劝说过一名上课看无聊读物的学生,效果不佳。为了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尝试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将过去按时按点走进教室改变为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利用这几分钟时间和学生闲聊,聊、,也聊作品,聊伊朗核查,也聊未来就业。尽管这几分钟所谈内容不是,但是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使学生由接纳政治教师转变为接纳政治课,这使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都有所改观。在笔者又一次与前面提到的那位学生亲切交谈后,那位学生愉快地接受了笔者的观点,这一点可从以后的政治课上他再也没有看课外读物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