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进修社 人气:3.01W
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应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体现和谐的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坚持“和而不同”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平等的文化观。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育 教育理念 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营造社会的和谐文化氛围,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教育应重视培育人的和谐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理念上,要认真研究和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重视人文教育、文化建设,切实提升办学品位。外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摆脱了各种功利性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外语教育应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体现和谐文化的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外语教育应坚持“和而不同”的教育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而积淀的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规范,是包含经过合理扬弃的中华的优秀,是有别于西方腐朽没落文化的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和而不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差别,很早就认为“不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其根本特征就是“和而不同”,即承认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差异,在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追求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达到和谐的统一、全面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我国高等外语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和谐发展。借鉴和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要遵循和谐文化的理念,运用“和而不同”的发展策略。将和谐理念运用于外语与外语文化的学习,就是既不丢弃民族文化,也不拒绝外来文化。学习借鉴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更不是以取代本民族文化为代价,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要自觉保持我国文化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外国文化,进而促进本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和谐发展。外语教学要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对外来文化做具体分析,大胆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快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能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不断繁荣发展。

  二、外语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育需要培养与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外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是沟通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但是,我国高等外语教育中片面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倾向,结果导致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得不到提高,文化素质的浅薄日益显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教育首先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外语教育应与人文教育相互结合,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在“身体与灵魂、智力与情感、创造力与敏感性、自主与责任、社会良知与契约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等各个方面”。学习者不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同时,还要学会与人相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因为一个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无人文素质的人,就像一个工具,始终还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只有具备了必要人文素质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外语教育是一门人科,不是纯粹的工具课程。外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上,而要把培养和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放在首要的位置,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正如许国璋先生所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学生几句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因此,外语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