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中的有效应用

进修社 人气:2.45W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特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为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模拟展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与人合作分享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从教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应用 教学 策略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它是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构建起来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学习动机。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音乐教法课,教师重视理论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弱。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分组方法,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动机。

(2)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获得情感的体验。

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分工,能够锻炼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互助、互信,共同完成任务。

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发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3)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需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音乐教学法中的应用

(1)优化小组成员组合,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它的科学性的。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在每个模块的实践活动中,都离不开小组的展示。为了实现班级小组的合理优化配置,在实践教学中,笔者遵循“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尊重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使学生性别、性格、个性特征、音乐发展水平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每小组由8人组成,共分为6组,每个小组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大致相同。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的重新组合,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导师”,这样班级就分成以“小导师”为领导的6个协同共事的团体,小组的“小导师”有权分配组员的任务和角色。

(2)明确学习任务,科学合理地分工。

小组活动的目的在于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分工是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明确的分工是为了有序、快捷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以任务导向为驱动,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确立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而且内容要有实际价值,最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组长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分工中要注意经常轮换角色,使每个成员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