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A会计模型扩展研究

进修社 人气:2.6W
基于REA会计模型扩展研究

  [论文关键词] REA模型;扩展

  [论文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REA会计模型不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进而说明REA应与传统会计理论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重点对REA会计模型中的事项和资源进行扩展,使其能在不放弃自身长处的基础上更好地兼容传统会计,最后分析了扩展后的REA模型的特点。
  
  William rthy于1982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REA(Resource,Event,Agent)会计模型。它是一种对企业业务的原始描述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对企业的重要资源(Resources)、事件(Events)、参与者(Agents)及其相互关系建模,把与企业一切经营事件(的和非财务的)相关的内容,按其原本的实际语义(Semantic)而不是人为加工为借贷分录的形式输入数据库集中存储。以这种方式收集和存储数据,一个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就能提供各种视图应用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而且不会产生诸如数据存储重复、数据各自不一致和应用交叉之类的问题。而在按传统会计模型设计的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都要从所存储的原始事件的记录中再做会计分录存入记账凭证文件中,可能产生错漏和数据重复冗余存储。因此,Dunn和McCarthy(1997)认为REA模型具有如下3个特征:基于数据、基于语义、基于结构化。
  作为一种新的会计模型,REA会计模型的思想从McCarthy于1982年正式发表至今已20多年,仍未得到广泛接受。虽然REA会计所记录的数据包含了传统会计信息(或者说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应用视图),但是传统信息(如汇总报表数据)并不能方便快捷地从REA信息系统中获取,这也是其不能被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事项会计能否与传统会计完善“兼容”是REA事项会计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尝试从理论上对REA模型进行扩展以增加其对传统会计的兼容性。
  
  一、事项标准的确认
  
  Sorter(1969)在《基本会计理论中的事项法》一文中没有明确定义事项指的是什么。Johnson(1970)认为事项是一种行为、偶发事件或由一个或多个不定的属性、特征来描述的事件,他更多强调的是事项的观察性,记录时少汇总以保持其原始特性,但是此定义较难操作。而McCarthy在其REA模型中对事项采用的是Yu(1976)的定义:“引起资源变动的现象,如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这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定义,从McCarthy提出的资源的定义可以看出,资源基本只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这样引起有形资源变动的事件活动比传统会计事项更少,或者说他认为的事件只是传统会计系统的部分事项,还有部分不会导致实物资源变动的事项,他没有解释如何记入相关数据库。
  本文认为事项(Event)是针对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Actions)的特征的观察结果。企业整体经济活动实质上表现为一系列相关联的“事项”,企业通过这些事项完成价值的创造过程,以达到企业的运作目标。企业的事件包括了影响公司的外部经济事件以及所结合的内部事件或过程,这些事件构成了企业实质与动态的运作,企业的经理人负责这些运作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从不同角度直接观察经济活动,每一个可被观察的方面就是该项经济活动的一种属性特征,确定活动的属性并加以计量是会计的任务之一。
  事项会计理论虽然强调提供原始的事项信息,但并不意味着不用对其制定应用规范,事项会计理论要在实务中得到实际应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应用规范,用以实务。本文认为,事项规范至少应包括事项标准与计量方式。
  (1)事项确认的标准。在制定事项的确认标准时,首先应通过了解多种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并根据重要性原则来确定纳入事项会计核算体系的事项。考虑与传统会计的兼容性,为了将事项规范化,可以按传统会计中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项目来对事项分类,如销售事件采购事件等;然后再进行细分用以描述事项属性,如将销售事件划分为不同形式的销售活动,每种销售有共同属性——销售收入。
  (2)事项的计量方式。传统会计事项只有一个价值数据的'描述,而事项会计中强调事项应该多种描述,除了用常见的定量指标,也可以用非定量指标描述,如重要事件可以考虑使用定性描述,如企业中的传统会计要求批露的事项,企业合并、领导人的更替等。这种描述更直接,更原汁原味,只是这样的信息汇总难度较大,决策者很难使用。因此,事项的描述方式应以定量为主,兼顾定性描述。
  计量属性主要考虑价值信息、非价值信息分别怎样记录,如销售事件价值信息是销售收入,非价值事项涉及时间、产品名、客户名、条款、交货方式等,对于计量方式,应该规定哪些计量方式能被采用,对不同的事项信息应具体采取哪些计量方式。例如,对于资源信息,可以同时采用年限、工作年限、职称等多种方式来计量。对于计量属性,也要针对不同的事项规定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存货可以采用取得时的和披露时点的市价同时加以计量,与此同时,应该提供该类存货或相似存货的市价参考信息,以保证披露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在确认事项的属性时,属性名和事件名决定了可细分的程度和汇总的依据,因此所有的属性应尽可能细化。事项的分类和相关属性的使用是否采用统一标准决定了不同企业的可比性,特别是价值属性的可比性。
  
  二、资源的扩展
  
  原REA会计模型中对资源的定义为:被认为是稀缺珍贵的,能被利用产生效益,被企业所控制的对象,或为FASB定义的资产,且资源必须可量化。根据此定义,企业中所有的资产均可认为是资源。但大多数REA会计文献只把可见的实物与现金作为资源,并且认为请求权利如应收账款或预付项目等并不包括在内,因为它们可以从其他项目中推导出来。
  本文认为资源不应只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权利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企业资源,所有者可以将其转让,或者据此而获益,如无形资产中的商标权、应收账款等的抵押权利。资源不能只反映实物资源,应包括无形资源,如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同时应收应付等请求权,也可作为基本的实体对象。
  1. 应收权利等请求权利应包括在资源中
  请求权(Claim)是由Ijiri(1975)提出的,他将请求权称为未来的资产,是由于企业二元关系的不平衡产生的,如资源应流入流出与实际流入流出之差,即:①获得对某项资源的控制是以某项资源的流出为代价的;②现在放弃对某项资源的控制,会获得将来某项资源的流入。请求权应包括在资源中的原因如下:
  (1)在现代企业中,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是一个很重要的权利资源,应收账款可以被抵押,应收票据可以被背书,转换成其他资源,票据本身更是一个实物,如同股票、债券一样存在,可以作为一个不能再分的最小实体。
  (2)McCarthy在提出REA模型(1982)时也考虑是否将请求权作为一个基本的对象,在他所提出的通用结构中,资源被作为一个基本的对象,而请求权没有。但他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不一致的处理方式不一定总是保证如此,特别是在请求权被认为有如下作用时:①作为一个独立的数据对象,它们能够有自己的属性,能够以其他属性子集来分类,例如应收账款用账龄而债券按安全等级分类等。②作为经济代理人的属性,将来增减交换被预计,由此可以找到它们相关于特别外部部分的首要用途。例如应收账款用客户、债券用借贷者来分类。
  他认为上面第一类情况可以把请求权作为单独的基本对象,第二类情况仅仅作为已存在的基本对象的分离特征,最后应由会计人员和数据库设计者一起决定是否保持请求权作为独立的基本对象,但它们也应包括两个流入和流出的事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