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进修社 人气:2.26W


  [论文摘要]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强调三个方面的要求: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解;批评是“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这三个方面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试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论文关键词]李健吾,文学批评;艺术;理解;灵魂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健吾以他的印象式咀华批评而独树一帜,成为“京派”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所谓“印象式咀华批评”,是说其批评强调批评主体的直觉印象,是一种“印象批评”,这种“印象批评”又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来实现的,含英咀华,既显示作品之精神,又传达批评者之印象。有人说:“咀华批评出于京派,秀于京派!李健吾堪称‘是现代中国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这一方面说出了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与“京派”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的自我特色:不讲究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偏重于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凸显其文学批评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从他《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这两本“零珠碎玉式”的批评华章中,我们可以发掘、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这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既可以说是李健吾对“京派”批评的贡献,同时也构成了李健吾的批评观念。其主要观念有: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解;批评是“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

一、批评是一种艺术

在文学批评领域里,“京派”批评的突出特点是在文学批评自身建设中追求批评的审美自觉。无论是沈从文高扬人文理念的创作式批评,朱光潜以文艺心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型批评,李健吾强调批评本质的印象式批评,梁宗岱致力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探索的对话型批评,还是李长之独具特色的情感中心主义批评,都表明“京派”批评家们在有意识地推重一种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因此有论者指出:

“京派批评的出现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与成熟”“代表着文的自觉,试图回归文学本身,开辟了审美的前景”。总体而言,“京派”批评是一种偏重于作品的“寻美的批评”。李健吾的咀华批评则更进一步,把重点落实到关注批评本身的审美性,可以说是一种“寻美的美的批评”。李健吾立足于批评,进行“批评是什么”,“批评为什么”,“批评怎么写”的思索与实践,这对文学批评独立性品格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它也是李健吾“秀于京派”的重要表现。

在李健吾的批评观中,文学批评独立性品格建立的标志是对“自我”的高度重视。在批评中,他把“自我”提到了批评活动的中心位置。他说:“一个有自尊心的批评者,不把批评当做一种世俗的职业,把批评当作一种自我表现的工具,藉以完成他来人间所向往的更高的企止。”这意味着批评家和批评对象一样,具有同等存在的权利,批评家应该利用批评对象并超越批评对象,批评家需要对象,正像作家需要生活,需要故事,都只是为自己的自我表现服务。既然批评是一种自我表现的工具,那么文学批评中的“自我发现”就显得异常重要,“一个真正的批评家,犹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外在的提示,甚至于离不开实际的影响。但是最后决定一切的',却不是某部杰作或者某种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存在,一种完整无缺的精神作用,犹如任何创作者,由他更深的人性提炼他的精华,成为一件可以单独生存的艺术品”。在李健吾的心目中,批评与创作一样有其价值,同样是一个人心灵印象和体验的述说与表现。这样一来文学批评就摆脱了对作品的附庸,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存在,它也是一种有自己的独立品格的生命有机体。

文学批评既已取得与创作等同的地位,有了自己的独立品格,强调它的艺术性就成为必然。因此批评的独立品格的形成也就是意味着批评是一种艺术。反过来,他认为批评是一种艺术,主要在于他把批评看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独立存在。可以说批评的独立性和艺术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有颗创造的心灵运用死的知识。他的野心在扩大他的人格,增深他的认识,提高他的鉴赏,完成他的理论。创作家根据生料和他的存在,提炼出来他的艺术;批评家根据前者的艺术和自我的存在,不仅说出见解,进而企图完成批评的使命,因为它本身也正是一种艺术。”在李健吾看来,批评不是神秘的,它只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感触而写,拒绝任何既定的规范标准,它有自己的使命,重在建设而不是摧毁。这种批评是一种艺术的观念也正显示出批评走向了一种审美的自觉。批评既然是一种艺术,批评家就可以像艺术家一样凸显出批评过程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获得,这个“自我”是批评者人生体验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宇宙,它虽然微小,但是又广袤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