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用家当》中的百衲被文化遗产问题

进修社 人气:1.97W

摘 要:从表面看,《日用家当》没有直接涉及黑人白人冲突问题,只是通过两床被子展示了家庭内部的琐碎争论。但是,通过深层阅读,不难发现关于两条被子的争论事关几个人物角色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对待黑人文化遗产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黑人被子文化遗产,分析了《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各人物对继承遗产的不同观念,并阐述了该如何保护本民族遗产。

浅谈《日用家当》中的百衲被文化遗产问题

关键词:《日用家当》;百衲被;文化遗产

 Abstract: On the surface, "Everyday"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black men and white conflict, but through two quilt shows a trivial dispute within the family. However, reading through the deep, difficult to find on the debate concerning two quilts a few characters of identity, as well as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black heritag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lack quilt heritage, analyzing the "Grandma's Everyday Use" different ideas for each character inheritance, and explains how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heritage.

Keyword: "Everyday"; Quilt; cultural heritage

《日用家当》描写了一位黑人母亲与其两个女儿对黑人传统文化传承不同态度的故事。艾丽丝・沃克通过描写母女之间的冲突不仅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而且流露出对黑人种族意识日益淡化的困惑。

一、黑人“百衲被”传

缝制“百衲被”这种实践活动源自英国和非洲。19世纪90年代以前,居住在新英格兰地区居民为抵御严冬需准备厚实的被子,而当时是买不到现成的被子的,故而缝制“百衲被”便成为一种实际的生活需要。“百衲被”的色彩、图案各异,有的体现了黑人民间的艺术传统,有的反映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艺术,从而跨越了种族、地域和阶级的局限。

对于以沃克为代表的美国黑人作家而言,“百衲被”有着更为巨大的魅力。黑人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弱势文化群体必然受到白人强势文化群体的压抑,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凝聚民族文化传统的东西来增强本民族的亲和力。这个使命最终落在了“百衲被”的身上。沃克的许多作品都清楚地展现了这一主题。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文化传统这个问题而言,《日用家当》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

二、不同人物对百衲被文化遗产的观点

小说《日用家当》创作之时正值黑人权力运动蓬勃兴起。美国黑人纷纷对其文化身份进行重新定义。许多黑人希望从非洲故土找寻他们一度失落的文化之根。一时间非洲发型、非洲服饰和非洲语言风靡一时。

然而,这些非洲黑奴的后裔们注意到并传承的仅仅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文化杂交的产物,他们既是黑人又是美国人,要传承的应该至少是两份遗产:非洲的和美国的,因而否认其美国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祖先的不敬并由此导致其自我的残缺不全。在《日用家当》中,沃克正是通过描述母女三人对待以两床“百衲被”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来阐发这一观点的。

具有非洲文化寻根意识的迪伊

当母亲开口叫她“迪伊”时,她马上纠正说:“不对,妈妈,不是‘迪伊’,是万杰萝・李万尼卡・克曼乔!”海尔格・豪尔曾对这个名字进行过专门研究。他指出“Leewanika”是个非洲名字,但并非基库尤语。这种不吻合甚至矛盾现象并非沃克创作上的失误,因为她曾有过东非之旅,对那里的语言文化相当熟悉。笔者认为,沃克这样做是有意的,其目的在于暗示迪伊对非洲文化传统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

她对文化外表而非实质的`偏爱还进一步体现她对百衲被的认识。当母亲告诉她自己已经说好要把被子送给麦吉结婚用时,迪伊像挨了蜂蛰般惊叫了起来,她说:“麦吉可不懂这两床被子的价值!她可能会蠢得将它们当成普通被子来使用。”而当母亲问她要这两床被子作何用途时,迪伊的回答是:“把它们挂起来”。可见,在迪伊的眼里,那两床“百衲被”是用来装饰家居、显示个人品味的“艺术品”而并非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日用家当”,这就是迪伊的文化遗产观。

恪守美国黑人传统文化的母亲和麦吉

与迪伊截然不同,在母亲和麦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承继者”的形象,在她们的言行中渗透着可贵的民族文化记忆精神。

母亲虽然没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在实际生活中却处处表现出对民族文化记忆的深刻认识。迪伊讥讽麦吉会将它们当作普通被子来使用,母亲反驳说:“上帝知道这两床被子我留了多久,一直都没有人用它们。我希望她来用!”迪伊接着奚落几年之后麦吉会把被子弄成破烂,母亲说:“破了她会再重新缝,麦吉学会了缝被子。”“用”、“缝”二字恰恰表现了母亲的文化遗产观:“用”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日用而不知”的内在特性和外在使用性,“缝”则体现了文化遗产的世代传承问题,这两点也正是“百衲被”的突出特征。

与母亲相似,麦吉对其民族文化遗产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充分表现在她对“百衲被”意义的理解上。当迪伊坚持要拿走被子时,麦吉说道:“让她拿走吧,妈妈,不用那些被子,我也能记得迪伊外婆。”

三、结语

从小说中母亲和麦吉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强有力的民族文化记忆之链,而这凝聚着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记忆之链恰恰是用“日用而不知”的以“百衲被”为代表的日用家当铸造而成的。

在这个时代如何保持民族文化个性,以健全的心态迎接多元文化问的碰撞与挑战是每一个民族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正确的定位,挖掘能够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心意象”,在保持民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参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百衲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4(4):59-63.

[2]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王岐.论艾丽丝・沃克的黑人女性意识[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4).

[4]王晓英.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都名著赏析[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