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和出路

进修社 人气:3.01W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视频摄录设备的家电化,使得拍客博客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颠覆了传统新闻学上独家新闻、抢新闻的意义。海量的信息,各家媒体基本上是“你有我有全都有”,而如何“横看成岭侧成峰”地解读信息,各家媒体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相比较而言,“说什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怎么说”、“谁来说”。一句话,解读事实,正成为媒体出奇制胜的独门法器。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和出路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同样,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电视新闻评论是指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

电视新闻评论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一块试金石,是最容易塑造媒体形象和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据美国新闻界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电视新闻收视率方面一直独占鳌头的CNN,开始落后于后起之秀FOX电视新闻网,不仅如此,CNN流失的大部分观众都转向了FOX电视新闻网。以消息快捷、报道客观充分而著名的CNN何以被FOX超越呢?经过调查分析,FOX新闻网的取胜之道在于对需要观众关注的新闻事实加上适当的评价以引导观众,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被CNN斥为靠“分析消息”吃饭的FOX在市场竞争中挫败了靠“纯消息”吃饭的CNN。这意味着,“纯消息”满天飞的今天,如何“分析消息”,那就要看媒体有没有自己的高招了。在独家信息不存在的今天,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说什么”的确不重要了,“怎么说”正越来越重要。电视新闻走向评论化,是媒体进入观点竞争时代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电视台都将精力集中在选秀和情感类的竞争上,电视正日渐成为娱乐工具,但随着电视观众日益走向成熟,一味靠单纯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作为主菜的做法将使电视台陷入困境。虽然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电视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但从节目的生产上来说,除央视和少数省级卫视以外,大多数省级电视台打造精品节目、品牌栏目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能否拥有自己的电视品牌,是一个电视台未来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作为省级卫视,贵州电视台应该有自己的新闻评论品牌,在众多的声音中应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就功用而言,电视新闻评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强化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性、疏导社会群体的不满情绪、凝聚不同利益团体的共识方面,电视新闻评论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批评报道的正面效应正日渐受到重视,不再被简单视为对党的权威和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挑衅,而恰恰是对这一权威强有力的维护。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收视对象是普通老百姓,在社会转型期,他们对自己所遭受的某些不公非常关注,对以批评曝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更是信赖,让他们觉得有一个说话的地方,有利于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同时,在电视传媒的企业化转型过程中,作为营利机构,收视率被奉为第一准则,商业因素的过分侵入,或多或少地损害了电视传媒的权威性,而新闻评论节目的存在,对电视媒体的权威而言是一种重树。

贵州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

贵州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端,从《今晚十点半》、《第三视线》、《旋风报道》,直至2006年停播的《今日视点》,这些电视新闻评论曾经都为树立贵州电视台的品牌和权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客观来看,因为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栏目在发展中,都无一例外地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星星之火始终汇不成燎原之势。因此,新闻评论要成为本台的支柱和品牌也就无从谈起,其应有的对媒体本身发展的贡献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起起落落之中。反观别的电视媒体,则另有一番景象。从全国范围来看,电视新闻评论是拉动电视整体改革的先锋。中央电视台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直到今天的《新闻1+1》,可以说,从栏目发展到整个新闻频道,无一不是电视新闻评论催生出来的,就在这个过程中,央视的大台形象得到了塑造和强化。

自从2006年贵州电视台唯一的一档电视评论类节目《今日视点》改版为法制类节目后,新闻评论节目化整为零,散见于不多的新闻节目中,而且回归到重报道轻评论的传统上。

回顾过去《今日视点》的得失,对贵州电视台今后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无疑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着信息渠道多元化和受众群体不断被细分,电视节目的生产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观众需求与时俱进,而栏目的基本模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观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栏目和节目在舆论导向、适应受众需求和市场要求三方面出现了卡壳,主要表现在:

1.栏目运行多年来,栏目结构和节目样式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节目形态比较单一。而观众的结构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媒介竞争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受众需求在变、环境在变,而节目本身缺乏相应的变化,事实上这也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普遍存在的硬伤。

2.节目内容和形式单一。内容的单一使选题过于集中于以揭露曝光为主,而在现实的环境下,许多题材无法做更深入的采访报道。观众的胃口越来越大,其他媒体这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电视新闻节目就显得技不如人,时间长了还会使观众产生新闻评论的功能就只是揭露和批评的感觉,节目选题不能关注更为广泛的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此为其一。再者,形式的单一使节目的表现过于严肃而缺乏亲和力,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使节目和观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节目主持人没有发挥的余地和空间,结果是主持人不能形成个性,最终导致栏目个性的缺失。

3.节目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长期以来,《今日视点》对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这是栏目的软肋。一件时效性很强的新闻事件,《今日视点》往往要在几天以后才出来,制作周期过长。在新闻的发布和对背景的分析上都比报纸晚,节目应有的冲击力和公共舆论的积聚就这样在缓慢的节奏中被消解和弱化掉了。传播学要求,媒体要“通过对当天关系到公众事务的新闻和观点的传播,来形成公共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今日视点》中的“今日”只是节目生产者认为的“今日”,而非受众认可的“今日”,因为很多题材对于观众来说已经是昨日、前日甚至是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