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进修社 人气:1.89W

[论文关键词]中职 德育模式 四期素质教育

中职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摘要]“四期素质教育”模式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关爱教育、理解教育、尊重教育、赏识教育等,强调渗透式、参与式、体验式等德育方式。依据四期素质教育,职校生的德育成长过程可分为始业期、修业期、歇业期及结业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德育目标、内容及手段。
  
  德育模式是反映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德育模式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和易于操作的程序来反映有关德育理论的基本特征。从20世纪后半期以来,各国德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很重视德育模式的研究,提出许多德育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等。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人们的道德观念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和教师深深地感受到德育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德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度。纵观国内主要的德育模式,主要有德育接受模式、启发模式、知情意行统一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等。对这些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目前德育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操作性比较差。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国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课题组在对全国中职德育模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职德育研究成果比较少,尤其是对德育模式的研究很不充分。关于中职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亟待开发。
  
  一、四期素质教育模式的提出及实施
  
  我校对职校生德育模式的研究可追溯到上各世纪90年代。学校引导教师积极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探究职校生身心发展规律,鼓励教师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努力探究职校生德育生成的基本规律。学校在总结实践经验及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四期素质教育纲要》。12年中先后对《四期素质教育纲要》进行了3次大的修订和完善,使其逐渐成为符合我校实际的、富有成效的中职德育模式。“四期素质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强调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品质的培养,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锻造,强调心理健康、法纪教育、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情感渗透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提倡关爱教育、理解教育、尊重教育、赏识教育等。
  
  二、四期素质教育模式的德育目标及内容
  
  依据“四期素质教育”理念,职校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始业期(一年级第一学期)
  1. 学生思想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品质发展已进入初步成熟期。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初中有所增强,情感开始带有文饰内隐、曲折的性质。思想形式为概括性形象。开始注意人物的精神世界,世界观处在萌生过程中,对人生价值问题已开始考虑。可塑性较小,行为习惯较之初中阶段难以训练培养,是非观念相对淡薄。由于他们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弱势群体”,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问题家庭,有一定的失落、自卑、无奈和被动心理。
  2. 德育目的
  本期的德育工作是德育四期教育的基础。要给学生以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其转变角色,增强自信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矫正学生不良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逐渐文明,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
  3. 教育内容及手段
  (1)入学教育。组织新生家长会,签订家校共同教育责任书;发放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校史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形象片、学唱校歌、认识校徽,参观学校校舍、图书室、实训设备等,学校领导向学生讲解学校发展的历史等;开展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帮助新生树立专业意识、热爱专业学习等。
  (2)进行法制教育及校纪校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纪意识。
  (3)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班主任通过谈心、家访等形式,找出学生在行为养成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求班主任务必做到每天和学生五见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年级所有班级开设礼仪课、艺术欣赏课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学习方法教育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提高集体凝聚力等。
  (二)修业期(一年级第二学期至二年级第一学期)
  1. 学生思想特点
  经过始业期的调整和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有了一定的改观,已基本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这一时期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思维的发展逐步成熟并最终定型,意志的独立性,自觉性快速发展,自制能力增强,道德感的社会性水平进一步提高,道德言行更加一致,记忆力的发展达到高峰。但遇事不够冷静,独断专行,爱争强好胜,经常坚持错误意见。性格方面理性特征日趋稳定,对社会、人生等的思考增多。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也希望社会接纳。但由于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中遇到困难较多,加之行为习惯的矫正和心理的调节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部分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个别学生可能产生悲观思想。学生中的不良行为时有反弹,学生思想易出现波动。
  2. 德育目的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作为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放弃学习,不论怎样讲,都不是一个好学生,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如:捣乱课堂纪律、上课睡觉、上课不带书、作业不交、迟到、逃课、与任课老师关系紧张,由对知识的不敬畏演化成对老师的不敬重等等。因此在这一时期,德育必须围绕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专业素质的'培养及专业技能的提高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学生养成教育、心理辅导、法制教育、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应将勤奋好学,为国争光作为主要内容,以促进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最终使学生成为行为文明、习惯良好、掌握一技之长的合格的人。
  3. 教育内容及手段
  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教育及培养;抓好诚实守信教育;把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开展学先进、树楷模活动;以多种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