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外语教学及其本质特征论文

进修社 人气:7.25K

[摘 要]任务型教学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第二语言教学的途径,采用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在于创造接近自然语言习得的环境和条件。任务型教学遵循五项教学原则,它们蕴含了任务型教学的本质特征和思想精髓。

任务型外语教学及其本质特征论文

[关键词]任务型 外语教学 本质特

(一)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

关于任务型教学,Brown有如下表述:“任务型学习将任务置于教学法焦点的中心。它视学习过程为一系列直接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并服务于课程目标的任务,其目的超越了为语言而练习语言。”由于任务目标明确,学习者专注于“用语言做事”,“完成任务是首要考虑”,因而能够视意义的表达为第一性,而不去过多关注语言形式。在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看来,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与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基本相同的部分比较重要。如同母语习得一样,第二语言学习的实质条件是真实的语言环境、大量的目的语接触(输入)和运用(输出)机会、以及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借助任务组织教学可创造上述条件。选择与生活相关的交际任务能够为学习者创造接近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意义协商(meaning negotiation)能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输出和验证假设机会,这本身就能够甚至足以推动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著名语言学家Widdowson认为:“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问题,但需要用语言来解决。学习者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的‘潜势’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所以问题(任务)的设计调和了两种教语言的途径:语言的(注重语言形式)和非语言的(注重意义)……使两者的互相依赖成为必要。”。

(二)任务型教学的本质特征

任务型教学的本质特征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则所体现:

1.交互性原则。交互性是交际的核心。对于交互性的重要性,Brown认为“交互性是交际的全部……在对语言教学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交互作用途径本身是学会交际的最有效方法。交互性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思想、情感或想法的活动,其结果是交流各方从中受益。交际能力理论强调了交互作用作为人类在不同语境中使用语言‘协商’意义的重要性。”

交互性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能够促进语言自动性的生成,这是二语习得研究者从探究儿童语言习得过程获得的启发。“我们通常把儿童语言学习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在无意识中习得语言这种有目共睹的倾向,也就是说,不对语言形式本身进行分析,通过对所接触的语言输入进行归纳的过程和有机会尝试语言输出,儿童们学习语言似乎不需经过‘思考’语言形式。”他们能较快地从对一条条语言项目的仔细关注、逐一加工转换为一种快速自动加工方式,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是随意的、次要的。与之对照的是,成人语言学习者这一转换来得缓慢,他们长期徘徊于分析型、控制型模式,关注琐碎的语言项目。“有效的语言学习涉及从对少量语言形式的控制及时地过渡到对相对无限的语言形式的自动加工。”而交互作用被认为是促进这种自动性形成的最有效途径。

2.引进真实文本原则。引进真实文本的意义在于真实文本使学习者直接接触目的语文化,有助于获得对目的语的真实体验,能够促进学习者以接近母语者的方式使用新习得的语言,参与有意义的交际,而不是展示自己的语法或词汇知识。

真实文本的另一特点是不脱离特定语境。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认为,语义的产生和理解与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及其追随者对语境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把语境大致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前者主要涉及人类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行为模式对语篇的语类结构的制约这一宏观层面,而后者指与语言交际行为直接相关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三种因素。语境对语义理解和语言使用的影响制约不容忽视,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语境意识,使语言学习生动有趣,学得的语言是动态的、有血有肉的。 3.过程性原则。让学习者体验学习过程是任务型学习的宗旨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过程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内容是第二性的。以往的语言课堂往往一味地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语言,忽视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势必是结果取向的`,以教材、教师为中心,通常用灌输的方式直接呈现、讲解语言规则系统,只说明“可以这样做”或“应该这样做”,而对“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和“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却很少涉及。

从另一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过程,交际能力的获得也是一个过程,它以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技能为前提,但这些知识技能能否相互转化发展为交际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是否具备过程能力。任务型教学重视将学习者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过程上来将有助于过程能力的培养。要把学习者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过程上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要以活动、任务组织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者积极的认知参与及其对学习内容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由学习者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发现规则、运用规则,在用目的语同他人的交流协商,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学会交际。同时,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将促进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4.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原则。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积极的认知参与,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个人体验,建立起对客体的认识和理解。它可以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做中学”。对学习者来说,这种通过参与由亲身经历形成的对客体的认识较之直接被他人告知而获得的认识更具实际意义。

学习者个人经历的另一内涵指其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以及对认知客体的兴趣情感。这些经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则表现为学习者将新习得的信息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经过同化、顺化,导致了原有认知结构的丰富扩展或调整修正。与此同时,由于原有经验的作用,学习者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已渗透了学习者个人的认识。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的积极作用这一特征表明任务型教学与20世纪末以来颇具影响力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潮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5.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课堂学习与课外运用紧密联系的重要意义是可以缩小课堂与社会的距离,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人,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相关性的另一作用在于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真实以及与生活中的任务相似是任务型教学中选择“任务”的标准,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兴趣,有价值和有动力。学习理论研究表明,没有什么比内在动机更能使学习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当学习者发现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可以马上用于应对生活中的交际问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起来,竭尽全力去做并从任务的完成中获得自我愉悦感和成功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育的功能应当是培养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工作能力,发展智力潜力。任务型教学体现的沟通合作、真实性、关注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用结合无疑是向实现现代教育的功能迈出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Brown, H.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M].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2]Flowerdew, L.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Group Work [J] ELT Journal, Vol. 52(4), 1998.

[3]Foley. A psycholinguistic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12(1), 1991.

[4]Marion, W. &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UP, 1997.

[5]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M] OUP,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