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伦理建构

进修社 人气:3.12W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师生伦理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伦理建构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度强调网络教学技术手段,却弱化了师生伦理责任,使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之教学理念与实证数据形成了矛盾与冲突。对此,发现了大学英语教改中的伦理构建与学生感知价值问题,进一步分析教学改革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仅要在教学技能技巧与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而且要在教与学的伦理责任上引起师生的共同关照。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贯穿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切又饱含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讲究人伦之理的关系。在这一对关系中,教师的教学应体现他们的责任,显现教师课堂中的言行规范性,又牵扯到教学内容的教育性与师生教学交往行为的道德性等。以此反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绩应该是肯定的,大学英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需求也是可以肯定的。可是,在成绩的背后,一些实证性的调查数据显示出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感知却不尽如人意。这种感知与学生所付出的成本的得利与得失的比值(即感知价值:“顾客价值与学生价值可作类比”,因此,顾客感知价值也可类比作学生感知价值。)却是较低的。这一成绩与实证数据所形成的矛盾与冲突,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与手段、强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课堂活动的互动的过度,淡化了教与学的伦理关系适当与应当。
  一、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学生感知价值问题
  学生感知价值是学生感知大学英语教学服务质量与他们所付出的教学成本的比值所得出的价值。它的高低同时受到学生期望价值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的感知价值至少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教师的教学服务质量,二是的学生的期望值。教学质量好坏是教师的努力能否得到学生的适当评价的问题。假设教师的教学服务存在着事实上的质量差,无疑学生的感知价值低,如果教师的教学服务质量并不差,而学生的感知价值仍然低的话,这就有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差距的问题;二是学生的期望值不高的问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感知价值具有较为复杂的关系。有可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好,不一定学生感知价值高,相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差,也不一定学生感知价值就低。也有可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差而学生的感知价值高,反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好而学生的感知价值低。实际上,这种感知价值既是学生主观的期望价值见之于客观的教学服务质量,又是客观的成本付出作用于主观的利得与利失相互交织的主观性的判断。
  基于以上的几种可能与现实背景,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服务质量的感知价值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与多变性等特征。首先是特殊性。现实中,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期望值偏高:一是大学英语系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二是它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人才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属于工具型的课程,他们对这门课的期望值较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出国、升学、考证与就业等多方面的特殊的现实问题。其次是复杂性与多变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感知价值具有不可确实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所感知的教学质量而得出的感知价值低于期望价值,学生满意度就低。如果说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在消费时对商品和服务的感受、需求或期望与评价,那学生满意度即是学生接受教育教学服务时的感受、需求或期望与评价。基于现代营销观念将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最大的目标,其实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显而易见,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将影响学生的感知价值。由于学生的社会经历、知识面、家庭背景与需求等项的差异性,他们主观上的期望值当然也是复杂多样的。学生的需求也是动态的,它正随着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关。据此,高需求导致高期望值,换言之,要提高学生感知价值,须关注学生的期望值,关注期望值恰恰又是关注学生的需求。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感知价值既有正相关,又有一点相关,还有负相关,甚至无关。客观地说,应该是正相关,可这一正相关却往往受到学生的主观因素与社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正相关常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正是问题所在。它会影响大学教学改革的进程,也会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二、大学英语教改中的问题及学生感知价值的伦理意蕴
  回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多年来,经历了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大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测试与评价、教材与教育手段、学习方法求新求变与多渠道、全方位、多元化的改革后,踏出了一条大学英语改革与发展之路。但是,这些教改式的教学逐渐偏向强化教学技术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教学本身的品性构建,使教学中屡屡出现了一些不够人道的病态教学,伦理困境成为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中人文价值的缺失,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新模式教改中自主学习的问题,目前大学生英语教学缺少实际的伦理问题关注,难于发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第一,学生的问题。经济为中心的多元化思想,强化了学生的功利主义学习意识,淡化了学生尊师重教的思想。据伍晓慧的实证调查显示:“学生的行为受工具型动机支配不喜欢参与课堂学习”,“46.5%的学生不太适合新教改模式下英语课堂,新模式对课堂情景的动机产生的负面影响”,“学习者动机减少或缺失行为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且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动机”,新模式下“90%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应该理解学生”,“68%的学生认为他们和英语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很少”,教师接受调查的'人中,“94%的认为新模式不利于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了解、沟通”,“95%的教师认为新模式不利于学生课外准备活动的有效进行,学生不配合反过来使教师的动机减弱”。从师生调查中共同指向两个问题:一是新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改师生缺乏理解;二是学生不够喜欢参与课堂活动。
  第二,教师的问题。教学对教师品格的要求具有首要性与责任性、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教师的情感性等特点。这些要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职业倦怠症高达70%的比率形成了反差。对于教师职业倦怠,势必影响教学行为不规范、不认真备课甚至不备课、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主题思想不够突出、缺乏育人的教育性、不能为人师表,并以不公正、偏心等去歧视学生,表现在举止上的轻浮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等问题。而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教师的责任感不强,对学生较冷漠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教学中有时也不公平,不够关心教学的公平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