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论文

进修社 人气:6.67K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学生信仰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大学生现实状况,分析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崇高的人生信仰。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005-01

信仰本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然而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信仰却被人们无情的践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利”与“义”进行激烈碰撞的市场经济中,很多人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不断下降,人们最基本的信仰渐渐丧失了。在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精神文化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象,大学生信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对自己的信仰表现出迷茫,有着消极、颓废的不良倾向。大学生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

(一)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洪流般涌入中国,而大学生作为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时至今日,很多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很陌生,而对西方的节日却极度疯狂的崇拜,并且以过洋人的节日为荣。

(二)反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奉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绝大部分大学生持反感态度,认为太过枯燥、虚假、不可实现;针对国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不能辩证地看待,而是片面地埋怨中国的腐败,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却盲目追求自由和浪漫,例如,对大学生而言,校园爱情早已不再讳莫如深,而是公开化、开放化。受到西方电视广播和网络及价值观念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更加注重心灵的释放,过度追求自由、独立和浪漫。

(三)功利性和实用性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残酷,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折射。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功利性增强,实用性成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信仰出现迷茫和空白,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这主要表现在:

(一)西方文化入侵和侵蚀。改革开放让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文化领域也成为不设防的领域,受西方的“和平演变”是无形的但影响却更深更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对西方文化的狂热就是这一问题的尖锐体现。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因特网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大举对我国进行渗透。除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外,美国还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并散布“西方文化中心论”,侵蚀着很多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影响了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达到其确立的文化主导地位。以既公开又合法的渠道主导着他们的文化消费倾向,把自己的文化不断向全世界灌输,企图把一个礼仪之邦催生成:“本土文化弱势,西方文化强劲”的状况。

(二)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现行的教育机制下,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为了“上大学”。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绝对方面,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培养。而到了大学,各自学习自己专业知识,却很少有机会学习人文学科,这必然导致学生的情绪无法宣泄而选择用低级趣味来麻痹自己。现在,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几乎没有什么认知,更谈不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精神上的迷失,加剧了信仰的迷茫与缺失。近几年,大学生跳楼自杀、砍死教授……这种种现象无一不体现了大学生理想的失落和虚无的生活态度。在校园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读书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沉醉在爱河之中,有的奔忙于商业活动,有的无所事事成天混日子。因此,我们教育体制的弊端是造成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并存。一方面,我们当前教育体制是片面的变相鼓励追求升学率,尤其在中学阶段,这样势必会导致校方忽视对青少年政治信仰的培育。在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时,高校德育工作者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因为一些学生已过了政治信仰最佳培育期,矫正起来有着很大困难。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学也存在着很大问题。通过调查, 有41% 的学生认为“两课”教师是在生硬地灌输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政治理念。这样,机械重复和强制的意识形态烤烙就占据了德育工作方法中的大部分席位,从而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忽略了把正确的政治信仰联系生活实际后,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行为选择的尺度、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另一方面,大学生属于有思想、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因此他们是自身行为能力的主控者,走什么样的路,选择怎样的生活,是大学生自身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而不能一味地把问题推给社会这个大环境。崇高的理想陨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事事的浪费青春,或者是越来越功利的欲望沟壑。他们很少去思考沉重的生活意义、人生价值,而关心的是生活、情趣,瞬间的快乐体验。大学生们要深刻地反省自己,找到信仰,构建理想,多做学问搞研究,多做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充实自我,让心灵美好起来。

三、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对策

大学生信仰危机亟需解决,根据现实情况,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其不可抗拒的强大魅力,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软实力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觑,从现实看,利用自身的文化魅力来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拥有民族精神,用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信仰来凝聚力量,不断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使其日益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功能,使青年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和兴趣,这样才能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注重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和前进力,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信仰和精神是人生前进的力量,是民族繁荣兴旺的法宝,而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工作者必须唤起青年一代的信仰意识、团结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唤起民族之魂,摈弃从前的机械灌输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社会、学校和个人多方合作,多管齐下。大学生信仰的重塑不是靠单方面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就社会而言,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风尚,尊崇道德伦理,对于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不要一味地关注成绩和升学率。而作为大学生自己,应该抛弃低俗的行为习惯,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涵养。

总之,信仰是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崇尚和选择,是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很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较幼稚和肤浅,必需依靠学校的正确指引和社会的帮助,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郑润权, 陈扬.当代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2]赵建国.终极关怀,信仰及其传播[J].中国传媒大学出版时.2008

[3]赵志勇.论大学生信仰的确立 []].教育与职业,2008

[4]杨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探析[D].贵阳: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颜吾佴,荆学民.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