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厢记》刻本看明万历年间的戏曲插图风格流变

进修社 人气:3.1W

摘要:明代万历年间,随着几个较大的坊刻中心的形成,出版业终呈现出“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的盛景。其中的戏曲插图历来都是研究明代插图艺术的重要板块之一,从戏曲插图中表现出来的插图风格更是各具特色、无味无穷。

从《西厢记》刻本看明万历年间的戏曲插图风格流变

关键词:金陵派;徽派;武林派;建安派

元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史上的名著,在随后朝代中都有被刊刻成书,据统计,仅明朝所刊刻的《西厢记》版本就多至“一百种以上”,深受百姓的喜爱。受明初大力恢复生产的政策影响,明万历年间的经济十分发达,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大了对小说戏曲等通俗书籍的需求,再加上国家颁布的开设书坊不需交税的条令,全国各地的书坊便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出来了。而精美的插图又可以成为吸引读者购买书籍的手段,于是终至通俗小说、戏曲等的“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了。

以《西厢记》为例,明万历年间戏曲插图可以根据其地域的不同而划分为以下几个流派:一、以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二、以金陵为中心的“金陵派”;三、以安徽为中心的“徽派”;四、以杭州为中心的“武林派”。当然,某一流派的风格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笔者在这里将其划分的依据也不过只是单纯的.因为地域的不同,风格也只是某一时期的主导而已。因此,为了更加清楚的分析“流变”问题,本文在以地域划分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为线索进行阐述。

一、万历早期

在万历早期,戏曲插图在人物造型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画面构图也很局促,层次感不强。但这一时期的民间工艺的古朴稚拙、粗犷豪放、真挚自然的风格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万历早期时,建阳地区的书坊刊刻品种多、数量大,有着“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书坊”之说,称为“建安派”。虽多数校勘粗略、墨和纸的质量不高,与万历中后期其他地区的刻本比来逊色不少,但其中的插图还是有着独特风貌的。建阳刊刻的《西厢记》插图以刘氏刘龙田乔山堂刊刻的《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最具代表性。该刻本的插图多为单面竖幅式,构图饱满,人物突出到几乎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二,背景只做简单处理。刀法以直线为主,线条粗犷,虽不够精细但也不草率。图上方标有题目,两边有联句。采用阴、阳刻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黑白对比鲜明。画风豪放、自然。

在“建安派”家喻户晓的同时,以金陵为中心的“金陵派”也逐渐显示出其特色。金陵自古便是江南重镇,经济水平、文化需求之高自不必说,仅可考的书肆就有九十三家。以金陵唐氏富春堂刊刻的《出像音注花南调西厢记》为例可以看出无论是构图、人物还是绘刻手法上也都呈现出粗犷、真挚的特点。而吸收、融合又是金陵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到万历中后期时,其风格又驱向“徽派”、“武林派”了。

二、万历中期

万历中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徽州也很快发展为名噪一时的刻书中心。由于知识分子介入到通俗文学的出版和创作工作中来,人们逐渐产生了追求精美细腻的心理,为获得最大利益,这里刊刻的戏曲插图一改万历早期的大刀阔斧,质朴粗犷变得隽秀流畅起来(与徽州发达的造墨业和较硬的木质也有关系),极尽精工巧立。

如汪华玩虎轩刊刻的《元本出相西厢记》双面连对版的插图,人物所占画面比例缩小,构图紧凑,表情有了一定的规范,人和景融为一体。线条简洁流畅,墨色均匀,充分体现出“徽派”的图绘细腻、雕版精工、工丽秀逸的风格。

使图书畅销的“徽派”插图风格引来了金陵、建安等地的纷纷效仿。金陵陈大来的继志斋就曾聘用徽州大师汪耕,其刊刻的《重校北西厢记》插图中,除了人物的面貌、表情、衣着几乎与玩虎轩的《元本出相西厢记》难分彼此外,在构图上也摆脱了富春堂的局促。人物缩小至画面的一侧,对树木、山石、庭院则做了更多的描绘。

三、万历后期

到万历后期,以杭州为中心的“武林派”插图渐至繁盛。杭州也刊刻了大量的精美的《西厢记》刻本,比较著名的是林容容与堂刊刻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构图多采用远景式(可能受到杭州山水画的影响),画面以景物为主,人物只起点景的作用,有的版面甚至没有人物出现,完全是一幅山水画。对人物的刻画也摆脱了程式化的造型,能生动的刻画人物表情,表达其内心活动。同时还借鉴了文人画中提拔的形式写上了款书(多使用剧中曲辞)。

这时,各地域流派的戏曲插图风格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改变。受“武林派”影响的建阳地区以萧腾鸿师俭堂刊刻的《陈眉公评本西厢记》为典型。该刻本对人物的描绘完全不同于乔山堂的《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只起到点缀景物的作用。景物描绘非常细腻,画面疏朗简洁、典雅脱俗。因而明万历后期的戏曲插图风格整体上呈现出简明疏朗、潇洒自如的态势。

参考文献:

1、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2、寒声 贺新辉 范彪.《<西厢记>古今版本目录辑要》[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3、祝重寿.《中国插图艺术史话》[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4、薛冰.《中国版本文化业书――插图本》[M]江苏古籍出版社.

5、徐小蛮 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6、董捷.《明清刊<西厢记>版画考析》[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7、薛冰.《中国版本文化业书――插图本》[M]江苏古籍出版社.

8、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9、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10、董捷.《古本-西厢记-版画插图考》[J]新美术.2001.3

11、陈铎.《论建安版画与金陵版画的关系及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