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参与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略谈

进修社 人气:2.58W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验,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我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儿童天性,激发自主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实验环境,培养探究精神,点燃创新‘火把’。”的教学理念,做了一些尝试,也有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在自主参与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略谈

关键字:实验教学、自主参与、探究、科学素养

正文: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内在潜能,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发现者、探索者,从而提高科学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实验中培养科学素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利用儿童天性,激发自主参与意识

儿童天性爱“玩”,也更愿意富有创意地“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利用儿童爱“玩”的特点,用激情幽默的教态,演绎教材内蕴的语言,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把”,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教师要做好一名引导者,引领学生自己寻找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教学《泡泡》一课,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特别爱“玩”,于是我在刚上课时,就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玩吹泡泡,大家要相互合作,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在玩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这句话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个个兴高采烈地“玩”起来。看,同学们玩得多起劲啊!他们个个积极动手,人人动脑思考,做—做,议一议,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大约20分钟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汇报实验的结果,有的说:“我发现小水泡会连在一起!”有的说:“我发现吹气越大,泡泡越大!”还有的说:“我发现大泡泡里可以吹小泡泡!”。……这样把学与玩结合起来,不仅轻松地获取了新知识,提高了动手的能力,而且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二、营造实验环境,培养探究精神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是活泼聪明、善于想象的一代。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同学“突发奇想”,产生试一试的愿望,但由于受时间、材料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更为宽松的实验环境,根据实验内容搞活课堂。在教学中,有些实验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些实验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七色光》一课时,同学们通过三棱镜实验,知道了太阳光由七种颜色混合而成。有些同学“突发奇想”:如果用份量相等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调和在—起,制成一个地球仪似的“太阳仪”,用手快速拨动它,是不是可以看到太阳光的'颜色。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但由于材料、场地的限制,难以满足他们的设想要求,所以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去,用他们亲自动手制作的“太阳仪”进行实验,取得了很大成功,进一步证明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混合而成。我对学们的创新精神也进行了高度评价,鼓励他们说:“同学们,你们这种精神就是科学家的精神,今后要继续发扬,向科学家一样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这下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科学探究的热情,使同学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