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台给力农业节目有“招”可循

进修社 人气:1.45W

开办于2008年3月的《乡村行》,是蓬莱电视台一档杂志型对农专题节目,时长20分钟,目前开设有《走进农家》、《致富加油站》、《农家百事通》、《川盛热线》等板块。经过4年的运作,节目以其“内容实用、服务热情、形式欢快、主持诙谐”的节目风格而深受观众喜欢。如今的《乡村行》,不仅拥有一批忠实的农民观众,而且还受到了不少城里人的“追捧”。节目收视率稳居本地前列,栏目广告收入也连年攀升。下面结合《乡村行》栏目的创办和实际运作,就新时期县级电视台如何策划创办好对农节目谈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县级台给力农业节目有“招”可循

第一招:抓策划、找定位,纲举目张有方向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节目的走向,关乎节目的存亡。节目创办之初,就要做好前期策划,找准栏目定位。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栏目的个性特色和发展方向。做新闻还是做专题?还是二者结合?是传统做法还是时尚做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充分做好策划准备工作。

为了给栏目准确定位,尽管我们当时人手紧(加上主持人一共才3人)、时间紧(3月份栏目组才组建,5月份就要求节目播出),但是我们还是花了一个月来做节目调研和策划工作。一是走访调研本地农民朋友,了解他们的节目需求;二是查阅做好农业节目的相关调研文章,集思广益;三是观摩学习其他对农节目,借鉴吸取别人经验。像荆州台的《垄上行》、山东农科的《乡村季风》、吉林卫视的《乡村四季》、河北电视台的农民频道、山西卫视的《黄土地》等,我们都一直跟踪学习,各取其长,为我所用。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是种植、养殖技术,最渴望的是致富信息和服务,最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同时通过节目娱乐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最后我们决定把栏目的定位放在技术服务为主,兼顾休闲和娱乐,确立了“走进农家,服务三农,做农民知心朋友”的节目宗旨。

有了明确定位,为我们接下来的节目板块设置、节目形式、节目包装等方面的方案策划定下了基调。现在看来,前期的策划工作太重要了,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招:抓选题、接地气,因地制宜搞服务

农民很实在,也很实际。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就必须让节目接地气,在选题和服务上下功夫。农民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我们就想什么,就做什么。也许我们的节目资源不如中央台、省级台丰富,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我们距离老百姓最近。说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事,聊的都是农民身边的人。一些本地的致富典型、种植养殖技术等等都是节目好的选题之一。实践证明,这类节目时效性强、借鉴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有看点,也很受老百姓欢迎。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栏目搭建服务平台,大打亲情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一方面开通了栏目热线,实行24小时值守;另一方面开设了《农家百事通》板块,把观众反映的问题归类整理,并找相关专家解答后在板块中播出。既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又丰富了节目内容;既为我们提供了新闻线索,又为节目做了收视反馈

2008年6月,我们接到观众热线,反映杏子丰收却出现卖果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及时进行了深入采访。节目播出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少热心观众和客商打来电话表示关注和关切,杏子也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 2009年7月,蓬莱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农作物水淹严重。我们及时找到有关专家,采访制作了暴雨后的葡萄、苹果、樱桃等果树的管理,并打破常规,进行了四次重播,为果农提供了科学的雨后管理方法。

如今,“农家有啥事,就找《乡村行》”已经成为了许多农民朋友的口头禅。大家都说《乡村行》的节目不仅内容实在,而且及时管用,它提供的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等,基本涵盖了我们蓬莱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非常需要。仅2011年,栏目组就累计接听观众来电3200多个,接收短信1900余条,帮助农民解决解答实际问题1600多个。

第三招:抓形式、强看点,寓教于乐显活力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的运用往往影响着节目的收视效果。既然农民朋友既需要技术知识又需要娱乐休闲,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节目做的轻松活泼一点?寓教于乐一些?为此,我们侧重在以下三方面打造节目表现形式。

一是主持本土化。我们采用了本地出生的主持人,并且从主持到采访,从导语到解说,都采用蓬莱土话。同时,节目主持也尽可能采用了外景主持报道方式,上村庄,进农家,把节目主持放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

二是节目趣味化。我们每期节目的开头,都设计一段噱头,采用说相声的方式,由主持人和搭词的两个人引出节目内容,代替传统的节目导视,让节目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观众。同时,我们还注重在节目中设计一些表演情节,让节目更加鲜活生动。比如我们曾经做过一期《川盛苹果园里学套袋》的节目,主要介绍苹果套袋技术。如果按传统的做法,就是请专家上地头讲解录制。但这样做未免俗套枯燥,估计没几个观众看得下去。可这类节目又确实是老百姓需要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我们当时的做法就是让主持人川盛充当一位不会套袋的果农,让他在果园学习套袋技术。结果可想而知,技术动作错误百出,让观者忍俊不禁。然后让专家来点评、纠正,这样节目做得既轻松活泼,又到达了传授知识技术的目的。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说,原来我们也犯了川盛同样的错误。

三是包装个性化。我们充分运用动画、字幕、音乐等趣味化的元素,努力使节目做到轻松一点、活泼一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视听形象。我们设计的“主持人头像动漫”角标如今成了节目的标志。记得节目开播时,许多观众都没记住我们的栏目名称,却记住了这个摇头晃脑的动漫角标。

在片头音乐、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我们也力求乡土化、人情化,尽量考虑到农村观众的年龄,多采用民间小调、欢快愉悦的曲子。我们的《农家百事通》板块中使用的背景音乐《泉水叮当》,不少观众朋友都说不仅曲子好听,而且一听音乐,就知道是《乡村行》的观众互动节目开始了。

这些形式上的改变,既拉进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又提升了节目的亲和力和可看性。像我们的主持语言、动画角标、节目音乐等都成为了栏目特有的元素符号,为老百姓津津乐道。

第四招:抓活动、树品牌,扩大影响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