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进修社 人气:9.39K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化学通识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化学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通识教育 生活化学 创新能力 实验

 1、要求越来越高,纯粹的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将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这就对现代大学生提出了更多的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知识结构的重组。也就是说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广博的知识,没有知识作基础,很难产生新的事物和方法。这种基础只靠专业教育是难以形成的,需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公选课的开设可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组,化学类公选课能优化文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文科学生学一些专业以外的自然科学,从而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所以,化学通识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化学通识教育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以《生活化学》公选课为代表的化学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些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的能动性。通过教学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探索性强的实验,如《电解处理污水》、《酸雨测试》等,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不停探索之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应用”过程,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3、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如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化学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类,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4化学通识教育可使学生感受前人的严谨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化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今天化学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化学先驱前仆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课程讲授中可介绍化学发展史或化学家的故事。例如,化学家李比希在当时的青年学生巴拉尔发现新元素“溴”后,一直保存了一张“氯化碘”的试剂标鉴。又如,年青的肖夫斯特姆用坚强的意志推敲,再推敲,终于把女神凡娜迪丝——钛请出来。利用这些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思想,激励了学生在独立实验中,克服重重困难直至成功。同时通过了解一些化学发展史,学生可以体会到科学家严谨的态度、为科学发展的献身精神、为追求真理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

5化学通识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要求一个人要具有归纳、推理能力,独立思考、批判思考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语言与沟通能力等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大致有三部分组成: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文科学生很少涉及自然科学,接受的则多是“形象记忆、社会知识积累、抽象思维”训练;理科学生较少接触到人文教育内容,接受的更多是“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训练。客观上造成了理科学生人文底蕴的不足,习惯于逻辑思维,对问题总是采用演绎推理,实验分析,侧重于定量思考。

文科学生思维缺陷,有一定的保守性;对问题的解决有时轻信,有时自信,无批判性,缺乏科学素养。化学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文科学生定量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够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