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论文

进修社 人气:2.67W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在环境保护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水污染治理职业的要求,毕业后能从事污水处理相关的技术、运营及维护的工作,是一门与职业结合很紧密的课程,也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提高教学成效,很多院校都对“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论文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主要有沉淀实验、混凝实验、过滤实验、吸附实验、氧化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等内容,还有一些水处理模型演示实验仪器和设备,以及设备仿真软件若干套,基本上满足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需求。但由于一直以传统教学为主,各类实践操作的仪器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照固定的实验步骤去操作仪器、记录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虽然学生也能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发挥出来,机械的模仿无法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学生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效果不佳。

基于以上“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实际,综合多项课题研究和院校实践经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学习任务完全以工作过程展开,并把理论知识穿插其中,同时教学过程充分开放,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课堂即是车间、校园即是社会、同学即是工友”的目的。

1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在于打破传统的封闭-灌输式的教学体系,把相关理论知识和文化内容移植到实际工作任务中,使学生直接对接实际工作情境,而且这个对接没有固定模式,是根据老师上课情况和学生接受水平进行随时地调整,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创新课程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进行实践,这些环节可以是成熟的工作过程,也可以是学生创造性的发明,满足充分开放的要求。该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创新,在自己兴趣下学习,改革目前“由老师指定工作过程”这一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创新水平。

“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它并不能脱离教学而单独存在,因此,它的核心内容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让教学任务与工作过程一一对应,学生上课即直面工作过程,在教师、学生、平台、载体、手段等保障措施下,达到操作能力强、理论知识精、职业素养高、社会认同好、创新意识优的教学目标。

2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证分析

目前,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中国河流水质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体质量总体恶化,且呈现出巨大的空间变异性,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在此背景下,“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在未来学生就业上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2.1教学模式改革框架

目前,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的“第一线”,能够快速与企业岗位对接是最有利的。“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主要面向水污染设施运营、管理及维护岗位,因此,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多项开放式的设计改革,主要是让教学全过程中的内容与工作过程内容对接,并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下进行,达到教、学、做、思一体,实现最终教学目的。

2.2保障条件

任何改革的进行必须有充分的保障,“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的保障条件包括:

(1)政策支持:开放性教学需要整合多种内外部资源,真正实现向学生、老师、社会开放。在当前环境下,必须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对主导人员来说还需要有经费支持。2012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被列为本专业重点建设课程,这样,在政策支持、资金保证上得到保障。

(2)平台支持:第一,在本课程中,由教师申报多类高水平的教改项目,通过立项,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进行改革研究。第二,由学生申报学院或协会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改革。第三,成立课外兴趣实验小组,结合环保协会活动,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环境问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第四,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室相关仪器对学生开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实验内容。

2.3主要改革内容

2.3.1教学过程的开放设计

以目前水污染控制技术岗位的工作过程为设计依据,结合广西区轻工、机械等行业优势,我们综合出五个教学模块,并根据现有教学要求设计出教学情境,但教学情境不固定,可以加入了开放式的设计内容,而且开放设计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进行调整,开放性地让学生自己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当然,老师要进行把关,主要是所有的开放设计内容应体现工作岗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程开放设计涵盖了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点和技能点,并突出了广西区域特色和企业特点。因此,学生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开放和创新,为学生的就业和自我提升提供可靠基础。

2.3.2教学形式的开放多样

改变现有传统的课程教学形式,采取调查——图片——模型——仿真——模拟——实践等环节的多样形式。

首先根据主要的知识点提出调查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相关内容,比如说水质污染情况等。第二阶段,通过学生的调查进行课堂讨论,老师进行指导,并列出情境要求的图片,结合图片讲授专业知识,并让学生对相关水处理工艺进行判定。第三阶段,学生急需实物来证实自己的判定,此时再拿出模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把物理模型搭建起来,实现自己的要求,但还是无法实践,只是一个模型。第四阶段,有了模型后,让学生去机房仿真实现自己的模型功能,通过游戏、仿真形式让学生用虚拟的方式完成水处理过程。第五阶段,学生了解了虚拟处理流程后,进入实验室,组装实验装置,按照实际过程进行模拟进水,尽可能达到小试的要求,相当于一个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然后分析进出污水,分析其治理效果。最后,带学生去真正的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维护、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开放多样的方式,学生一步步提高对污水处理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并从有想法——虚拟仿真——模拟进行——实物运行完成对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在中途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改进,体现开放要求,达到创新目的。

由于以上过程时间较长,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体现充分开放的要求,要把更多的课内时间用于学生实践的锻炼,因此,我们把课时从原来的64节改为96节;由于水污染治理的很多工作任务在一个学期内难以完成,我们把课程分到两个学期上,这样学生在一年的时间内更能连贯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3.3技能竞赛的开放灵活

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既能展示各职业院校的技能水平,又能推动教育改革、改变教师们的传统教学观念、推动各校之间的交流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改革以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能大赛为载体,在课程“环境监测技术”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搭建学院内部竞赛平台,形成了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从2013年至今每年进行一次水环境监测大赛,每一个同学机会都是均等的,在本专业内部形成一股“赛教相融、工学结合”的氛围,达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同时,我们的竞赛是灵活的,由于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教育部对本课程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因此,我们根据变化调整技能竞赛的内容,使学院内的竞赛既能与行业技能大赛接轨,又体现自身的特点,根据区域及学院实际来调整,提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把大赛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学院,不仅仅使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充分开放灵活,达到环境专业教育和意识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3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各方互动的教学实践过程,其关键在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配合和主动参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污染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变化,新的工艺不断出现,这更需要课程的充分开放包容,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吸收先进的教育意识和成果,通过开放性的实践改革,提高学生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专业工作,成为水处理技术的一线骨干,适应了新时代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